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隔岸觀火是什麽意思?成語故事隔岸觀火

隔岸觀火是什麽意思?成語故事隔岸觀火

隔岸觀火是什麽意思?隔岸觀火,就是隔河看人著火。比喻在別人危難時不求人,看熱鬧。

成語故事隔岸觀火>:公元202年,袁紹病死。三個兒子開始了權力和利益的鬥爭:大兒子被拋棄,權力由二兒子接管。小兒子支持這個決定,大兒子當然不買賬。於是,袁氏兄弟內部開始爭鬥。

曹操視他們兄弟的內鬥為契機,發動了進攻。然而,他的威脅使袁氏兄弟放下鬥爭,團結壹致抗敵。曹操退兵,留給袁氏兄弟更多時間醞釀內戰。袁氏兄弟又各持己見,戰事逐漸升級。之後的三年,曹操充分利用袁氏兄弟的不團結,占領了他們的壹部分地盤。

公元205年,襲擊並殺害了袁的父母。此時曹操已經占領了袁家的大部分地盤。袁氏兄弟被迫逃離自己的領地,他們向壹個叫烏桓的遊牧民族尋求庇護。

兩年後,公元207年,曹操攻打庇護袁氏兄弟的烏桓族。經過長征,曹駿消滅了烏桓族,殺死了烏桓族的首領。袁氏兄弟趁機逃走。他們投奔了另壹個更遠的遊牧民族公孫康。

平定河北後,夏侯惇等人建議曹操攻打公孫康。曹操笑著說:“我就不打擾妳再出兵了。”幾天後,公孫康將二袁的人頭親自送來。“將軍們不相信。幾天後,公孫康派人送來了袁和袁尚的首級。人們被嚇壞了,欽佩曹操的不可預測的行為。曹操哈哈大笑,說:“果然,孝順!”說著,拿出壹封郭嘉臨死前留給他的信。郭嘉在信中寫道:“如果妳聽說袁、袁尚要投靠遼東,妳的主人壹定不會再加兵了。公孫康壹直擔心袁被吞並後,爾淵去找他。如果他們領兵攻他,壹定會聯合起來迎敵,欲速則不達;慢慢求,公孫康和袁兄弟必然互相圖謀。"

果然,當探子返回公孫康,曹操無意進攻遼東時,公孫康立即斬首袁和袁尚,使曹操不流血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