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份守己、安分守己、排斥異己、身不由己、視為知己、損人利己、先人後己、知彼知己、排除異己、事不關己、損人肥己、損人益己、嚴於律己、誅鋤異己、心不由己、威福自己、消除異己、損人安己、強者反己、貴人賤己、瞞心昧己、奉公克己、謬托知己、清身潔己、士死知己、損人害己、省身克己、概不由己、興不由己、徇國忘己、威福由己、恃才揚己、恃才矜己、謙恭虛己、反求諸己、蓋不由己、瘠人肥己、露才揚己、奉公正己、叨在知己、立身行己、至人無己、責躬罪己、徇公忘己、復禮克己、炫才揚己……
擴展資料:
成語選釋、
壹、安分守己
拼音ān fèn shǒu jǐ
解釋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動的範圍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節。指謹慎老實;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規矩;不越軌外求;亦指安於現狀。
出處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八卷:“自以為壹己之能,萬壹人主見喜,則超臘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於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安分守己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中性,指為人規矩老實不越軌。
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正音分,不能讀作“fēn”。
成語辨形己,不能寫作“已”或“巳”。
成語辨析安分守己和“循規蹈矩”、“奉公守法”;都有“規矩老實”的意思。不同在於:安分守己偏重在守本分;不胡作非為;“循規蹈矩”偏重在拘泥保守;墨守成規;不輕舉妄動;“奉公守法”偏重在奉行公事;遵守法令;不徇私情。
近義詞循規蹈矩。
反義詞違法亂紀、為非作歹、惹是生非。
例子從此養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別胡行亂鬧了。(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二回)。
二、排斥異己
拼音pái chì yì jǐ
解釋排斥:排除;驅逐;異己:同自己意見不合的人;壹般指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有嚴重分歧或敵對的人;比喻排擠、清除與自己意見不合或利害沖突的人。又作“排除異己。”
出處《晉書 殷凱傳》:“凱見江績亦以正直為仲堪所斥,知仲堪當逐異己,樹置所親。”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排斥異己動賓式;作主語、補語;含貶義。
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正音斥,不能讀作“cì”;異,不能讀作“yí”。
成語辨形己,不能寫作“已”或“巳”。
近義詞排除異己。
例子在國民黨內部,各軍官將士為了升官發財,排斥異己是他們貫用的伎倆。
三、身不由己
拼音shēn bù yóu jǐ
解釋受外界或內心的影響;自身的活動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處《宋元戲文輯佚 陳巡檢梅嶺失妻》:“瓜期信通,為著功名,奔走西東。見說出路自覺心慵,身不由己,意沖沖。”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身不由己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辨形己,不能寫作“已”。
成語辨析身不由己和“不由自主”;都有“不由自己”的意思。身不由己多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而“不由自主”自己沒有意識到就不自覺地做了某事。
近義詞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反義詞得心應手、應付自如、獨立自主。
例子我到這兒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國家需要,就只好服從分配了。
四、先人後己
拼音xiān rén hòu jǐ
解釋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出處《禮記?坊記》:“子雲:‘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先人後己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考慮別人。
結構聯合式成語。
近義詞大公無私。
反義詞先己後人。
例子這也表現了他先人後己、艱苦樸素的崇高品質。(朱敏《深情懷念周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