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是自強不息的代名詞?

什麽是自強不息的代名詞?

自我改進目錄

習語

發音

解釋

來源

使用

同義詞

反義詞

例子

[編輯本段]成語

不斷努力

[編輯本段]發音

張伯祥

[編輯此段]解釋

自強:靠自己爭取進步;興趣:停。自覺爭取進步,絕不放松。

[編輯此段]來源

《周易·幹》:“天道強,君子自強不息。”

[編輯此段落]用法

部分形式;作謂語、賓語和狀語;帶著贊美;指壹個人的決心

[編輯此段]同義詞

發狠,努力,拼搏,自強,自立。

[編輯本段]反義詞

自暴自棄,自輕自賤,把精神化為灰燼。

[編輯此段落]示例

如果壹個國家想要強大,它必須有。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讀:來自《周易》的兩句話:壹句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幹卦);壹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給當時清華的學生講了壹堂《君子論》。他在講話中希望清華全體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話語激勵清華學子。從此,清華人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幾個字寫進了清華的校規,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清華的校訓。

“天道強大,君子自強不息”和“地勢廣闊,君子以德載物”兩句話的意思是天道(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健康。相應的,君子要表現得像天壹樣,自強不息,雷厲風行,永不止步;大地之勢厚而滑,君子加德,兼容並蓄。君子要像天宇壹樣奔跑,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妳是君子,受物的度量應該像地球壹樣,沒有什麽是不能攜帶的。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國學大師,他壹生勤勤懇懇,潛心學習,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是壹代學者的楷模。

世事沈浮如閃電石火,跌宕起伏,變幻莫測。如果妳有天才,勤奮會讓妳更加強大;如果妳沒有天賦,勤奮會讓妳贏得壹切。命運掌握在勤奮的人手中。

在勞動者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壹般,非常勤奮努力的人;不是那些天賦異稟、才華橫溢的天才,而是那些在任何行業都勤奮努力的人。

沒有毅力和恒心的有非凡才能的人,只會成為稍縱即逝的火花。很多意誌堅強、堅持不懈、壹般甚至略顯愚鈍的人,會超越那些只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懶惰是壹種毒藥,毒害著人的身心。再漂亮。

只有付出了相應的勞動和汗水,人們才能明白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麽的來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聯系在壹起,真正的哲學家必須像大海壹樣慷慨。淺薄的嫉妒和無知的輕視,都是真正不尊重勞動和努力的表現。人們常說:播下行為的種子,妳會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妳會收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妳會收獲壹定的命運。“聞雞起舞早出工,天道酬勤有誌之士。”讓我們養成勤奮的習慣,培養勤奮的品格,收獲豐收的果實!

我以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題,讓學生寫文章。發現學生雖然能從正面理解“自強”的含義,但對其深刻含義並不十分清楚;至於“講究道德”,壹般人是理解不了字面意思的,對此我感到非常遺憾。

我曾經跟人說,我們國家最好的校訓應該是清華的,因為它表達了傳統文化的精髓。“自強不息”出自《幹壹香》:“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斷運行,意為“天行健”。君子要以天道為榜樣,像天道壹樣不斷奔跑和工作。見易坤:“地勢廣闊,君子以德載物”。土地的地形又厚又寬,可以承受壹切。君子能取法,積德,始能承業。

所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要求人們以天地為榜樣,在學習和做事的各個方面不斷努力。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壹”。人源於天地,是天地的衍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古代很多學者都能夠深刻理解這種精神,並自覺踐行。比如孔子說他“怒而忘食,樂而忘憂,不知晚年將至”。孔子曾在河邊對學生說:“逝者如斯夫,晝夜不舍。”就是鼓勵他們模仿自然,珍惜時間,努力進取。

明末,顧寫過壹首詩:蒼龍暮雨,春來老樹更花開。他相信“壹天不死,就有壹條沒聽過的路。”晚年,王夫之臥病在床,但他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努力寫書。姜宅公行書曰:“終其壹生,病入膏肓,腕已超出硯,指已超出筆。他還活著的時候,就把墨水放在床邊,他病了,就篡奪筆記。”他們體現的就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因為人們的實踐,使我們的後代仍不時感受到它的幽玄理性和璀璨之美。毫無疑問,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極其寶貴的東西。人們似乎口頭上就能理解這壹點,但我總覺得那些想當然或視而不見的人還是滿口的話。這麽優秀的我們自己珍藏的藏品竟然不懂得愛和教,真是不可思議。最近看到壹張紙條,讓我感嘆。齋藤優子載於:“試以為人可以用其自然之身來贊美天地之教;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聖賢...“某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齋藤優子流派選註》中對‘贊’的註釋是‘贊,贊’,這實在是大錯特錯。這裏的“贊”應該解釋為“幫”。人能助天地之育,這是儒家所樂見的。這也是傳統文化的常識。註釋者的無知令人驚訝。同壹本書裏,禪師說:“雲在天,水在瓶。"雲說,"我們應該檢查我們行動的結果,考慮做事情的困難。“如果敢註釋古籍的人對傳統文化如此無知和無知,那就更是無稽之談了,我的學生不知道‘自強不息’和‘重德’的由來和含義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人的疏離程度有多深。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多做善事。久而久之,善行就像水滴匯成江河湖海,升華為高尚的品德。品德高尚的人會得到人們的支持,遵守道德原則的群體會與時俱進,健康發展。作者認為,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滄桑仍屹立於世界東方,是壹代代龍後人揚善抑惡的必然結果。孟子的“老有所養,幼有所幼”,孔子的“仁、禮、智、誠、禮、儉”,毛澤東的“為民”都是勸人向善。從這個角度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壹部追求“善”的歷史。所謂“善”就是“善”,“善”就是遵循大多數人認可並遵守的行為準則或遊戲規則而做的“善事”。

最後,我要鼓勵所有業內同仁,為了榮譽,為了國家,多做“善事”,把“小善舉”積累成“大德”。

偉大的成功是和努力成正比的,加厚德行包容壹切,應該是我們崇高而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