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佛經中比喻事物難得出現,《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中有“如優曇缽花,時壹現耳”。後來用以比喻事物壹出現又很快消失之意。
盲人摸象
《大般涅盤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夢幻泡影”、“皆大歡喜”出自《金剛經》;“想入非非”、“味同嚼蠟”出自《楞嚴經》。
“對牛彈琴”出自我國最早的佛教著作《理惑論》;“逢場作戲”出自敘述佛教禪宗師徒相承機緣的《景德傳燈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應該也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