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壹絲不茍”中的“絲”指的是壹個計量單位。
由於“絲”較細,所以又作量詞,曾是計算長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單位。十忽為壹絲,十絲為壹毫,十毫為壹厘,十厘為壹分。因為絲細小,所以常比喻事物的細微,如“壹絲不茍”、“絲毫不差”、“壹絲風”等等。
“絲”的本義是蠶絲。根據《說文解字》的說解:“絲,蠶所吐也”,“絲”是指的蠶所吐的物質。中國古代的絲織技術很精湛也很發達,由絲而產生了相關的絲織品,凡是用絲作的物品,大凡都可稱其為“絲”,例如“絲線”、“絲襪”、“絲綢”等等。
成語“壹絲不茍”的基本信息:
(1)拼音:yī sī bù gǒu。
(2)釋義: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細致,壹點兒不馬虎。
(3)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4)用法:結構為主謂式,多用於書面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5)近義詞:謹小慎微、不茍言笑、盡心竭力、精打細算、小心謹慎、小心翼翼、鄭重其事、壹板壹眼、獅子搏兔、矜持不茍、壹毫不茍、精益求精、細致入微、毫不含糊、慎之又慎、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6)反義詞:丟三忘四、粗枝大葉、得過且過、馬馬虎虎、東塗西抹、丟三落四、敷衍了事、草草了事、掠影浮光、偷工減料、浮光掠影、粗心大意、隨隨便便、草率行事。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絲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壹絲不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