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肋插刀典故:
隋朝末年,山東好漢秦瓊(字叔寶)在縣衙當差。縣太爺接上峰指令緝拿境內“響馬”要犯,就派秦叔寶帶領眾捕快實施抓捕。所謂“響馬”,指舊時搶劫旅客的強盜,因搶劫時先放響箭而得名。但在民間,這些聚嘯山林劫富濟貧的群體卻被視為草莽英雄。秦叔寶結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壹些“響馬”英雄。
秦叔寶接上司抓捕令後,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緝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帶領眾捕快走岔道,以保護這些“響馬”朋友。最後,抓捕行動失敗,秦叔寶遭牽連,險些喪命。後聚義瓦崗寨的“響馬”朋友在登州城,奮力搶救秦叔寶,聚義瓦崗,***舉義旗。隋亡後,秦叔寶成為唐朝開國功臣,名揚天下。
後來說書藝人為歌頌秦叔寶當年幫朋友脫險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義舉,就將岔道口附近的村莊稱作兩肋莊,由此產生了“秦叔寶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的神奇故事。說書故事在民間口耳相傳的流程中,添枝加葉並借題生發,皆屬群眾的藝術再創作。兩肋岔道的岔道諧音“插刀”,最後演化成“為朋友兩肋插刀”。
重點詞匯:兩肋插刀
[成語解釋]兩邊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擔極大的犧牲。
[典故出處]高雲覽《小城春秋》第29章:為朋友兩肋插刀,不算什麽。
[近義詞]赴湯蹈火、義無反顧
[反義詞]膽小如鼠、為虎作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比喻承擔極大的犧牲
[成語結構]緊縮式
[產生年代]現代
擴展資料:
近義詞:赴湯蹈火
[成語解釋]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典故出處]清·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近義詞]出生入死
[反義詞]貪生怕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比喻奮不顧身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