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 狼吞虎咽
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解釋: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舉例造句: 走了這半日,肚中饑餓,狼吞虎咽吃了壹回。
2成語: 狗急跳墻
拼音: gǒu jí tiào qiáng
解釋: 狗急了也能跳過墻去。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時豁出去,不顧壹切地搗亂。
出處: 《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墻。”
舉例造句: 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
3成語: 龍飛鳳舞
拼音: lóng fēi fèng wǔ
解釋: 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 漢·張衡《東京賦》:“我世祖龍飛白水,鳳翔參墟。”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舉例造句: 擡頭看見北墻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
4成語: 萬馬奔騰
拼音: wàn mǎ bēn téng
解釋: 成千上萬匹刀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出處: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錢多處白丁橫帶》:“空中如萬馬奔騰,樹杪似千軍擁沓。”
舉例造句: 外面的萬馬奔騰似的爆竹聲送進他的耳朵裏來。他在房裏坐不住,便信步走出來。
5成語: 餓虎撲羊
拼音: è hǔ pū yáng
解釋: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壹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麽紅蓮記》:“壹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舉例造句: 敵人像餓虎撲羊壹樣撲向解放區。
6成語: 龍爭虎鬥
拼音: lóng zhēng hǔ dòu
解釋: 形容鬥爭或競賽很激烈。
出處: 漢·班固《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虎爭。”
舉例造句: 我不信妳敢差排呂太後,枉以後龍爭虎鬥,都是俺鸞交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