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仁不義
成語拼音:bù rén bù yì
成語解釋: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殘忍
成語出處:宋 朱熹《朱子語類 大學三》:“害人與穿窬,因為不仁不義。”?
成語繁體:不仁不義
成語簡拼:BRBY
成語註音:ㄅㄨˋ ㄖㄣˊ ㄅㄨˋ 壹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不仁不義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不講仁德。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無情無義
反義詞:仁至義盡
成語例子:
1、像那種不仁不義的朋友,早該"管寧割席,壹刀兩斷。"。
2、豫讓回答說:“作為壹個勇士,怎麽可以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3、縣令大人,妳說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有何面目存活於天下。
4、我去,這是要殺了我這個不仁不義的‘貴族’報仇雪恨的節奏啊。
5、其實非是不仁不義,只是將有情眾生化為自己的心靈世界中。
6.窺若輩之倒行逆施,是直欲陷吾元首於不仁不義之中。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五回
7.《東周列國誌》第四回:“原來軍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說:‘莊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義。’壹人傳十,十人傳百,都道:‘我等背正從逆,天理難容。’哄然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