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成蔭
揮汗如雨
蟬聲陣陣
烈日當空
電閃雷鳴
暑氣逼人
酷暑難耐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汗流浹背
暑氣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陽似火
火日炙人
火輪高吐
火雲如燒
海天雲蒸
夏日可畏
夏陽酷暑
夏山如碧
夏樹蒼翠
夏水湯湯
沈李浮瓜
赫赫炎炎
熱氣騰騰
鑠石流金
爍石流金
流金鐵石
燋金鐵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吳牛喘月
長天當日
赤時當空
炎天暑月
暑氣蒸人贊同5| 評論
向TA求助 回答者: 不棄100 來自團隊 ∫努力dt成功 | 六級采納率:48%
擅長領域: QQ 文學 戀愛 數學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相關內容
2011-7-26 描寫夏天的四字成語 28 2010-1-23 描寫夏天的四字成語,寫兩個。 50 2008-9-23 描寫夏天的四字成語 10個 150 2007-6-28 描寫夏天的四字成語和好句 269 2006-3-14 描寫 夏天 的四字成語 急用 56 更多關於描寫夏天的四字詞語有的問題>>
四字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網名 四字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接龍 2012-3-26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2012-3-22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照——畫——2012-3-12四字成語大全解釋22012-2-5四字成語大全改開頭2012-2-20四字成語大全3更多關於四字成語:大全的問題>>
回答 ***5條 2011-8-4 10:19 橘子不如橙子 | 六級
闌風長雨 闌珊的風,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際的風雨。泛指風雨不已
蟬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沈李浮瓜 吃在冷水裏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春風夏雨 春風和煦,夏雨滋潤,足以養育萬物。常比喻及時給人以教益和幫助。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壹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簟紋如水 簟:竹。竹席細密的紋理像清涼的水壹樣。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涼。
冬日夏雲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冬溫夏凊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浮瓜沈李 吃在冷水裏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瑚璉之器 瑚璉: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璉”。比喻人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
寒來暑往 盛夏已過,寒冬將至。泛指時光流逝。
火傘高張 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皎陽似火 皎:白而亮。太陽像火壹樣燃燒。多形容夏日的炎熱。
三過其門而不入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喪明之痛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後指喪子的悲傷。
肉山脯林 積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後比喻宴會的奢侈。
四時八節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壹年四季中各節氣。
無冬無夏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壹年四季從不間斷。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夏五郭公 《春秋》壹書中,“夏五”後缺“月”字,“郭公”下未記事。比喻文字脫漏。
夏蟲不可以語冰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夏爐冬扇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夏雨雨人 雨:前壹個“雨”,名詞,雨水;後壹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燕雁代飛 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壹方,不能相見。
壹言九鼎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壹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殷鑒不遠 殷:指商朝後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後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集螢映雪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察察而明 謂在細枝末節上用心,而自以為明察。《晉書·皇甫謐傳》:“若乃聖帝之創化也,參德乎二皇,齊風乎虞夏,欲溫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也。”《舊唐書·文苑傳上·張蘊古》:“勿渾渾而濁,勿皎皎而清,勿沒沒而闇,勿察察而明。”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
冬箑夏裘 語出《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後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時宜。
冬溫夏清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浮瓜沈李 亦作“浮瓜沈李”。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謂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後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樂事。
葛屨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儉吝嗇。
廣夏細旃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條件優越。語出《漢書·王吉傳》:“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在前,勸誦在後。”顏師古註:“廣夏,大屋也。旃,與氈同。”
寒耕暑耘 冬耕地,夏鋤草。泛指做各種農活。
九合壹匡 合:聚集。匡:救助,幫助,拯救。“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的省略語。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稱霸華夏,使混亂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後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
披裘負薪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遊,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後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
商彜夏鼎 夏商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神州赤縣 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唐劉禹錫《為京兆尹答於襄州第壹書》:“蓋神州赤縣,尊有所厭,非他土之比。”後遂以“赤縣神州”或“神州赤縣”為中國的別稱。
暑雨祁寒 夏大雨,冬大寒。《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艱哉!”蔡沈集傳:“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傷其生之艱難也。”後以“暑雨祁寒”為怨嗟生計艱難之典。
問鼎中原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中原:黃河中下遊壹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溫凊定省 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無間冬夏 見“無冬無夏”。
夏蟲朝菌 意為夏蟲活不到冬天,菌類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
夏鼎商彜 夏代的鼎,商代的彜器。泛指古董。
雪窗螢幾 《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表〉“集螢映雪”李善註引《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後即以“雪窗螢幾”比喻勤學苦讀。
陰陽慘舒 古以秋冬為陰,春夏為陽。意為秋冬憂戚,春夏舒快。指四時的變化。語本漢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用夏變夷 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助桀為虐 桀:夏末暴君;虐:暴行。比喻幫助壞人幹壞事。
子夏懸鶉 鶉:鶉鳥尾禿有如補綻百結。指子夏生活寒苦卻不願做官,衣服破爛打結,披在身上像掛著的鶉鳥尾壹樣。形容人衣衫襤褸,生活困頓卻清高自持,安貧樂道。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雲:‘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養癰致患’,猝然壹發,勢若燎原矣。” 解釋自己的床鋪邊,怎麽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比喻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示例故事
秋行夏令 〖解釋〗令:時令。時已秋季,還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時令。
暑來寒往 〖解釋〗夏天過去,冬天到來。泛指時光流逝。 贊同0| 評論 2011-8-4 10:22 韓寶貝5277 | 壹級
綠樹成蔭 贊同0| 評論 2011-8-4 10:46 SundayFreegoes | 四級
驕陽似火
汗流浹背
赤日炎炎 贊同0| 評論 2011-8-8 09:47 熱心網友
夏日炎炎 赤日炎炎 綠樹成蔭
揮汗如雨 蟬聲陣陣 烈日當空 電閃雷鳴 暑氣逼人 酷暑難耐 烈日炎炎 驕陽似火 汗流浹背 蟬不知雪 簟紋如水 冬日夏雲 冬溫夏清 浮瓜沈李
寒來暑往 火傘高張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夏日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