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成語接龍如下:
雲消霧散 → 散馬休牛 → 牛毛細雨 → 雨過天青 → 青紅皂白 → 白日做夢 → 夢寐以求 → 求誌達道 → 道聽途說 → 說白道綠 → 綠水青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雲(拼音:yún),是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雲氣。本義是指懸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冰晶或兼由兩者組成可見的聚合體,後由此引申出盛、多的意義。後又假借為說等義。
本義為雲彩。《說文》:“雲,山川氣也。”《詩·小雅·白樺》:“英英白雲,露彼菅茅。”用雲比喻多。又賈宜《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古文中“雲"假借作“曰",《論語·子罕》:“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又假借為“如",作“如此”講,《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雲,又焉用盟。"古時雲字的簡體與繁體各有分工,簡體“雲”只用作假借義;繁體“雲”用作本義。兩者是古今字,在楷書中,又同簡化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