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是壹個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的相關典故來源於西晉劉琨的《親友書》。“等枕”的本義是在妳的枕頭上放著壹件武器等待天亮;形容時刻戒備,隨時準備戰鬥,不敢睡覺;在句子中可以做謂語、定語、狀語;帶著贊美。
成語故事
東晉人祖逖和劉琨都是性格開朗、勇敢、俠義的人。年輕時,我不僅寫得好,還喜歡練武健身,立誌報國。當時的金朝表面上還統治著中原,實際上已經內憂外患。祖逖和劉琨談起國內形勢時,總是慷慨大方,常常談到深夜。
壹天,祖逖和劉坤非常興奮。劉坤不知道他什麽時候睡著了,但祖逖沈浸在談話的興奮中,久久不能入睡。“哦,哦,哦……”荒地裏的公雞叫了起來。
祖逖跳起來踢了劉琨壹腳:“聽,雞叫多刺激啊!快起來練劍!”於是,兩人拿起刀劍,在高坡上對峙。從此,他們每天早上聽到第壹聲鳴叫,就壹定要來荒地練劍。
劉琨被祖逖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決心獻身祖國。有壹次他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常常‘坐在枕頭上等天亮’(枕著兵器睡覺),練武強身,立誌報國。我經常擔心落在祖逖後面,不想讓他在我前面起來。”
成語寓意:
祖逖的《聞雞起舞》,劉琨的《等他枕》,都有憂國憂民之心,報效國家之誌,終將成大事,永垂不朽。
就像曹植在《白馬》裏說的:“國難而死,必感生不如死。”其實,劉琨受命去晉陽的時候,就預言了未來的險惡,已經做好了以死報國的準備。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幫助他完成了報效祖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