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焚書坑儒是什麽意思?它從哪裏來的?

焚書坑儒是什麽意思?它從哪裏來的?

解讀毀古文化,殺文人。

出處是漢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統壹天下稱帝後,打敗了強大的匈奴,他非常高興。他下令犒賞三軍,宴請群臣。席間,壹位大夫說:“殷周皇位流傳千余年,是因為分封制的豪傑得到了天下諸侯的輔佐。現在陛下得天下,皇室的孩子都是普通人。壹旦出事,誰來救援?仿古之後,壹切都可以長久。”

丞相李斯馬上接著說:“黃帝等五帝不重復其功,夏商周不循舊規,所以能夠繁榮穩定,並不是他們刻意要與前代為敵,而是時代不同,不得不變。陛下既然開創了大業,建立了豐功偉績,怎麽能以三代為榜樣呢?現在天下太平,法規統壹,百姓要好好經商種地,儒生也要學習遵守法規。但也有壹些儒生,專門學古而不學今。他們聚集在壹起向人民散布謠言,制造混亂。如果不禁止這種趨勢,皇帝的權威就會下降。為此,我懇請陛下頒布法令:凡是秦國沒有記載的歷史,都要燒掉,凡是不歸大夫管的典籍,包括收集的詩詞、書籍、百家著作,都要由官府官員收集起來壹起燒掉。誰把“詩”和“書”放在壹起講,誰就判死刑;任何引用古書反對時政的人都會被全家處死。如果官員故意不報告,他將與囚犯犯下同樣的罪行。如果這些書在法令頒布後30天內沒有被交出焚燒,他們將被處以絞刑和四年苦役的懲罰。醫藥、占蔔、種植等方面的書籍。可能不會被燒毀。"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議,命他起草壹份詔書。不久,焚書法公布了。

當時秦始皇在尋找所謂的長生不老藥,但是花了很多錢,還是沒有得到。後來他聽信了專門搞迷信的侯生和陸生的謊言,讓他們再去尋找長生不老藥。知道不可能找到這種仙丹,兩人私下說:“始皇帝殘暴霸道,自以為是。他出身諸侯,並吞天下後,為所欲為,以為自古無人能敵。他喜歡通過懲罰和殺戮來樹立自己的威信。每個人都害怕被定罪,只是想保住自己的薪水和職位,沒有人敢忠於建議。秦律規定,壹個人不能同時擁有兩種以上的技能:技能考驗無效,往往會被處死。多達30人觀察天象,他們都是好學者。他們害怕打破禁忌,但只是壹味奉承,不敢直言他的錯誤……”

過了很久,他們終於決定逃跑。秦始皇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我信任盧生等人,給了他們很多東西。現在他們說了我的壞話就跑了。鹹陽很多儒生都被我偵察過,有些還在傳播邪說,蠱惑人心。真是可恨!”

因此,秦始皇要求時宇調查和審問所有的儒生,讓儒生互相揭發。他親自指定將違反禁令的460多人活埋在鹹陽。

後來人們把這兩件事聯系起來,形成了“焚書坑儒”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