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善業”是什麽?
1蔔式紀仲博:廣泛;紀:如釋重負。給群眾以善意和幫助。來源:《論語·永業》:“若能施於民,助於民乎?”2扶弱:崩潰,這裏指的是身處困境的人。扶危濟困。來源:汪芫紫怡《誤入桃園》第四折:“妳若肯扶弱,我也笑回去,以後記得懷念。”3助人為樂不如助人為樂。來源:魯迅《桀桀亭隨筆二首:連天之墓》:“君於1930年3月赴上海,歷盡艱辛。他持之以恒改革,扶危救急,公私兼顧。”4幫助有需要的人:幫助;紀:救,救。幫助有困難的人,幫助有需要的人。來源:史明·乃庵《水滸傳》第55回:“我以前知道將軍是仁義之士,扶貧濟困,但我不想這麽忠心。”幫助有需要的人,並向處於危急和困難情況下的人提供救濟。來源:袁佚名《魏徵改詔》第三楔:“今恐濟貧,取馬雕鞍。”6積善成德:善行、善舉;道德:高尚的品格。長期行善會形成高尚的品格。來源:《荀子·勸導》:“積善成德,神明自鳴得意。”7積善和余慶積累:積累;善:善行;余慶:指上壹代的遺產。積德行善的房子,造福子孫後代。來源:《周易·坤》:“有好房子,必有余慶;積貧積弱,必不止壹家。”8熱心公益,布施就是熱心公益。9對公共利益和正義感到焦慮:焦慮。熱心公益,見義勇為。來源:項《新序·節士》:“王之士,說其奢於石,其人也,義也。”10扶貧濟寒:救濟;解脫:解脫。扶貧濟困。來源:《全鄉平話樂毅春秋後土齊七國》:“扶老敬老,教其技,養其能,吊而求孤,11扶危濟困,與民同甘共苦。”12扶貧濟困,關愛窮人。來源:侯元善緣《沁園春》詞:“善良溫柔,扶貧濟困,妳就圓了。”14扶危濟困,扶:扶。幫助窮人,幫助有需要的人。來源:元《楚》第三折:“壹仇叫子虛,壹賭賽去,無處濟困,復楚。”15扶弱扶弱:弱;傾斜:崩潰,比喻處境艱難。幫助弱者和有困難的人。來源:南朝周亮星思千字文:“桓公匡和,扶弱濟貧。”汪芫紫衣《誤入桃園》第四折:“妳若肯扶弱,我也笑回。”16拯救世界:拯救。拯救時代,幫助人民。來源:張松·方俊《雲七簽》卷113:“我命我兒子訂了30副龍宮藥方,交給我丈夫。此真道可濟世救人。”17憐貧濟困:可憐。憐憫那些遭受貧窮和苦難的人。來源:張松·方俊《雲七征》卷四十:“比丹昌考樁為藥,憐貧救厄為藥。”18幫助危難中的人。來源:袁佚名《下輩子的債》第四折:“那就幫我出,幫我攢錢。”1救災陪伴是指因災處於救濟和撫恤中的人。愛善愛義,就是願意行善,愛正義。普渡佛教徒說人紮營擾民,如溺海,佛慈悲施大魔,助其到彼岸。出處:《佛說人生無涯》:“宇宙欲除眾生。”2普濟人生於佛教語言。他們認為人紮營擾民,如溺死於海中。佛祖慈悲為懷,施展大神通,盡力幫助他們,以求到達彼岸。以“普度眾生”。普濟眾生的佛教語言中,認為人紮營擾民,如溺海,佛慈悲為懷,施展大魔盡力相助,以求到達彼岸。以“普度眾生”。輕,就是人不在乎錢,願意慷慨解囊,渴望公益和義。來源:《三國誌·武治·朱舉傳》:“謙收士子,輕財善施,陸詞雖豐,常不足。”2開好門難:是好門。以前的意思是,壹旦妳做了好事,幫助了別人,就會有很多人來求助,大家都應付不來。出處:李晴嘉寶《官場現形》第三十四章:“此太原府乃重災區。好人見機會,難開好門。”施仁德指的是踐行仁義,施善心,多行善事。又稱“蓋芽”。為善而行善是最幸福的事。常用作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來源:《後漢書·東平蒼傳》:“日本人問東平王,在家有多幸福?王彥為善最幸福。”修橋修路,造橋修路。舊比喻熱心公益,捐錢行善。來源:袁佚名《看錢奴》第壹折:“我家仁亦將布施僧人,造寺造塔,修橋修路,惜孤苦,憂貧。”2善待他人:表揚和贊助;For:做;好:壹件好事。指的是對人學習好的認可。現在它指真誠地幫助人們。來源:《孟子·公孫醜》:“以人為善,就是善待他人。所以,君子無非是與人為善。”救濟窮人和無助的人。來源:《北史·吉煒·小思明帝》:“任隱,詔旱,命尚祈,究冤獄,掩骨,振貧顧寡。”扶貧濟困。來源:明代《王嶽傳》:“目民厭舊,誌在濟貧。”救濟窮人缺少貸款來幫助窮人。來源:《新唐書·劉傳》:“濟貧缺貸,勸班耕種,設官合作社,使眾民安居。”壹周又壹周:援助。以下:求助。救濟幫助有需要和需要的人。又稱“周救急”、“周扶貧”。不作惡:各種壞事。用佛教的語言來說,不要做壞事。用來勸人行善。來源:《大涅槃經》:“不作惡,行善。”做好事吉祥的事過去是指平日做好事,能帶來好運。來源:《商亦舒訓》:“做得好是百吉之事,做得不好是百災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