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過年吃團圓飯的歇後語。

過年吃團圓飯的歇後語。

1,新年娶妻——雙喜臨門。

2.慶祝春節-鑼鼓喧天。

3.春節的儲藏室已經滿了。

4.過年吃團圓飯——?房子裏擠滿了人

5.正月初壹拜年——給壓歲錢。

擴展數據:

歇後語的歷史淵源

“歇後語”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朝。

舊唐書《桂政傳》中曾提到過所謂的“正五邪後體”(壹種“邪後”體詩)。然而,作為壹種語言形式和現象,它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

比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也就是說,羊丟了以後再修羊圈也不遲。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歇後語。

辭海:歇後語是壹種成語。幽默生動的句子,多為群眾所熟悉,可用於隱藏下面的文字,並在前面的文字中註明,如只說“在棋盤上下棋”,以示不是正道;也可以前後並列,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國語言文字大百科:歇後語是指說話時故意從常用詞中省略壹個詞或半句而成的幽默言語。通常有兩種。

1,歇後語的本義是指省略壹個成語的最後壹個字,也叫“縮腳語”。比如《金瓶梅》裏,來旺媳婦說“秋胡戲在妳家排行第五”,就是用來影射“老婆”的,因為“秋胡打老婆”是壹個著名的故事和劇目。也有諧音的。如果“公公”叫“龍頭轉”,暗指的是“棍”字,而不是這裏的“張”。

2.壹個引申的歇後語,在北京被稱為俏皮話,意思是妳可以省去壹句話的後半部分。比如“紮馬尾辮的豆腐”省略了“我舉不起來”。有時也使用同音詞。比如“侄兒打燈籠——老規矩(大叔)”。

壹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在研究歇後語的起源時,還會提到其他相關名稱。

比如《修辭學發凡》中,陳望道在“藏話”壹節中引入了歇後語;在諺語研究中,郭紹虞指出歇後語起源於“回聲”(壹種類似於猜謎的形式);其他的書列出了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和“俏皮話”之類的名字。

通過比較,它們中的大多數揭示了壹些相同點和不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