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中的人物及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中的人物及故事?

偃旗息鼓(壹身是膽)-趙雲

三國時代,壹次曹操與劉備交戰。劉備命令大將趙雲、黃忠去搶奪曹操的糧食。曹操帶領大軍追趕趙雲。趙雲邊打邊退,壹直退到營寨前,叫士兵打開營門,放倒軍旗,停止擂鼓,在營外設好埋伏。曹軍追到,看到這種情景,懷疑有埋伏,就撤退了。

事後劉備對諸葛亮稱贊趙雲:"子龍壹身是膽也."

“偃旗息鼓”這個成語現在用來比喻停止攻擊或者事情中止。

草船借箭 -諸葛亮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壹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壹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妳幫我的忙。希望妳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壹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壹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壹起到船上去,說是壹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壹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壹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壹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三顧茅廬 -諸葛亮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劉備聽謀士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學才兼備,於是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恰巧諸葛亮那天出門在外,劉備失望地回去了 。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沒想到諸葛亮又是出外閑遊。張飛是個急性子,本來他就不願意再去,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壹封信,說明自己的來意,然後就回去了。

雖然,劉備回去了,可是他請諸葛亮的心並沒有改變。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他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很魯的說:"讓我壹個人去,如果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很生氣的把張飛責備了壹頓。

劉備第三次去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壹直站在那裏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坐下來談話,懇請他替國家做事。助他壹臂之力。諸葛亮被他的誠心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