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牛喘月、吳下阿蒙、吳越同舟、吳帶當風、?吳市吹簫、吳頭楚尾、吳市之簫 、楚舞吳歌、懸首吳闕、蜀錦吳綾
吳牛喘月
讀音:wú niú chuǎn yuè
釋義: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太平禦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吳市吹簫
讀音:wú shì chuī xiāo
釋義: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出處:《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於吳市。”
吳頭楚尾
讀音:wú tóu chǔ wěi
釋義: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於吳地長江的上遊,楚地長江的下遊,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出處: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吳下阿蒙
讀音:wú xià ā méng
釋義: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壹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出處:《三國誌·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吳越同舟
讀音:wú yuè tóng zhōu
釋義: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