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曰:“上德若谷”。這壹恰當的比喻蘊含著深意奧義:最高尚的道德猶如川谷,上仗大山之氣象,下湧潺潺之流水,兼具剛與柔、重與輕之兩脈。故而有川谷,才有山水,才有天下,才有情操與襟懷。我們常說的“道德文章”,恐怕也離不開這種“谷”性。川谷之水總是具有詩性的,是“人間壹條真情的溪流”,“它漂流過許多痛苦/也承載過無數歡樂/它卷走過無謂的嘆息/也托舉過凝重的希望”(鄧仁權:《真情的溪流》)。上德若谷水長流,對於匯集真善美之道德的贊頌,是詩歌綿延不絕的“母題”之壹。現在,《道德之歌》以單純、樸實、飽滿的風采有了好的開端,那麽,我懇望廣大詩人、詞家將這壹“母題”接續下去,咀英嚼華,茹古含今,筆瀉瓊瑰,有更多深邃與原創相結合的新篇問世。
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乘船! 人處世的智慧之壹就是寬容他人。寬容別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寬容他人的過錯,就會贏得朋友,贏得別人的佩服與尊敬。“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二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寬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謂“度量”?度量,原本是計量長短和容積的標準,後來人們拿它比喻人的氣量胸襟。“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藺相如位尊人上,廉頗不服,屢次挑釁,相如仍以國家利益為上,以社稷為重,處處忍讓而終使廉頗負荊請罪,這就是度量大。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度量大”,有的人心胸狹窄,小肚雞腸,不能容人容事。西方近代天文學之父弟谷就曾是壹個小度量的人。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壹個數學問題與壹位同學發生爭執,竟決定與人決鬥。結果在決鬥中,弟谷的鼻子被對方削掉,他只好戴著個假鼻子度過下半輩子。壹個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在於他是否誌存高遠。有遠大抱負的人,是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個人的榮辱的,只有胸懷大誌,才能胸襟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