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食周粟成語故事_成語“不食周粟”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不食周粟成語故事_成語“不食周粟”的典故出處和主人公是誰?

殷朝末年,孤竹國國君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伯夷,小兒子叔齊。國君在位時,有意讓叔齊繼承王位。國君死後,叔齊覺得自己比伯夷小,就讓給伯夷。伯夷說:“立妳為國君,是父親的意思,我怎麽能接受呢?”兩人相互推讓,都不願立為國君,最後,兩人棄位逃往西部周文王處。

剛好走到半路,伯夷、叔齊碰上周武王的部隊。原來周文王已死,武王繼承了王位。還來不及埋葬父親,他就用車載著周文王的雕像,往東討伐紂王。

伯夷、叔齊攔住周武王的馬頭苦苦勸諫說:“父親死後不埋葬,反而興兵討伐,說得上孝道嗎?以臣子的身份去殺害君王,說得上仁慈嗎?”武王手下的士兵見了,想殺死他倆。姜太公說:“他們是仁義之人。”就叫士兵把他倆扶開。

周武王平定殷朝之後,天下都屬於周朝。為此,伯夷、叔齊感到恥辱,堅決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中靠采摘蕨(jué)菜度日。

不久,伯夷、叔齊都餓死在首陽山中。

含義及用法:後世用“不食周粟”的典故比喻堅決反對某種行為或主張。

註:粟,糧食。蕨菜:野生植物,嫩葉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