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後漢書·孔融傳》:“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包辦代替 指應該和有關的人壹起商量或壹起做的事,卻獨自辦理,不讓旁人參與。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辦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寶山空回 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裏,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壹無所得(多指求知)。
出處:《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註意飲食衛生。
出處: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由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註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出處:《雲笈七簽》卷三五:“病由口入,節宣方也;生勞敗靜,養道性也。”
不義之財 不義:不正當,不合理。不應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錢財。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齊田稷母傳》:“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
當斷不斷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出處:《史記·齊悼惠王世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當仁不讓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當著不著 指應該做的事不做,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圍釋》:“老大王,妳可也當著不著的。”
鼎鐺有耳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出處: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禦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對酒當歌 對著酒應該放聲高唱。原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出處:漢·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非分之財 不是自己應得的錢財。指本身不應該拿的錢財。
耕當問奴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節外生枝 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出處:宋·朱熹《答呂方子約(九月十三日)》:“隨語生解,節上生枝,則更讀萬卷書,亦無用處也。”
跬步千裏 跬步:半步。走壹千裏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出處:《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老當益壯 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年紀雖老而誌氣更旺盛,幹勁更足。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禮尚往來 尚:註重。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出處:《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匏瓜空懸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系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後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出處:《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日中必彗 彗:曬幹。太陽到中午正好曬東西。比喻做事應該當機立斷,不失時機。
出處:《六韜·文韜·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日中必湲 比喻做事應該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同“日中必彗”。
歲不我與 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土扶成墻 比喻人應該互相扶助。
出處:《北史·尉景傳》:“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
唯鄰是蔔 指找住房應該選擇鄰居。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蔔,唯鄰是蔔。”
無動於中 心裏壹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註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無動於衷 衷:內心。心裏壹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註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泄漏天機 天機:舊指神秘不可知的天意。借指特別秘密的事。指向人透露了不應該讓人知道的神秘天意(迷信)或重要秘密。亦作“天機不可泄漏”、“漏泄天機”、“泄露天機”
壹介不茍 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壹點都不要。同“壹介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