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抵制命運的挑釁

抵制命運的挑釁

穿越漩渦,經得起命運的挑釁。誰走在浪花裏,潮水沖不走最初的妳我。抗拒命運的挑釁,回望遇見更強的妳我。希望妳會喜歡這篇勵誌文章!

01

與那些壹路碾壓所有人的大神不同,進入高中,我才深刻體會到差距和碾壓的感覺——這種差距更大程度上不是來自智商,而是來自起點。

被碾壓讓我壹度感到迷茫。與其在穿越漩渦的過程中屢屢碰壁,我寧願站在漩渦的邊緣,猶豫著把曾經的榮譽拋在身後。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整天很迷茫。即使是我壹直擅長的語文,我也因為從不關心成語、發音等基礎問題,排名在中下。我住在壹個沿海小鎮,環境優美,生活舒適。雖然宜居,但也消磨了我的野心。

當時我甚至想,隨便上個地方大學不就好了嗎?把我招進自己班的班主任是體奧教練。第壹學期結束後,他來找我說:“妳看,妳考不了那麽多吧?”

也許是他的激將法起了作用,也可能是我當時還執著於“好勝”而不是“好學”。我低下頭,沒有發出聲音。我回到班裏回想起自己這半年來的迷茫和奢靡,頓時感到羞愧和驚訝。我害怕見到以前的朋友,聽他們說:“妳怎麽變成這樣了?”。

恐怕我是最失望的。作文裏寫的是責任、信念、努力,但面對挑戰時,我有功利、進取的心,卻沒有勇氣去迎接。

那個周末,我買了厚厚的語文和歷史復習書,還有數學的相關資料。寒假的時候,我每天早上冒著暴風雪去上學校的奧數課,下午拿起家裏的積累本去積累曾經很鄙視的基礎知識,去適應所謂的高考特有的“邏輯思維”在排序題中的運用。

我用了壹罐鋼筆水,寫了無數的錯題本,繼續在奧數課上感受被碾壓的痛苦,聽著聽不懂的幾何和數論...

入學考試臨近時,我退出了奧林匹克競賽。以前只是拓展思維的壹種方式。我知道短暫的時間和低下的天賦遠遠不足以讓我把奧運會當成壹座通往勝利和行走的橋梁。曾經快樂無知的我,開始學會了綜合考慮利益最大化,學會了校園生存揚長避短的策略。

我轉向艱難的“裸考”之路,決心拋棄加分政策,像《羽絨來了壹只烏鶇》裏的勇士,執著地踏上高考獨木橋,企圖在陽春三月打壹場漂亮仗。

02

開考,我的排名從50多掉到了100多。我知道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彌補。但奇跡般的是,在第壹次月考中,我出人意料地擊敗了班裏很多高手——我經常在晚上寫不完作業的時候抄他們的大物理作業——進入了年級前10。期中考試讓我大吃壹驚,我搖搖晃晃進了前五。

期末考試,更進壹步,我獲得了年級第三名。當時我翻閱語文復習書,積累的書、錯題、筆記成了厚厚的壹堆。不知道用了多少筆水,終於覺得自己有些應試思維了,做題有壹種神秘的“感覺”,已經不是以前的自己了。

那壹年,高考學校迎來了慘敗。常年占據年度第壹的學長壹不小心“落馬”,連自主招生降分政策都救不了,只好去南開。得知這個消息,我的心裏充滿了驚訝和遺憾。在我看來,南開已經是很好的學校了,但像他這樣的學者呢?我怕我不願意這樣結束。

和那個學神的學生媽媽聊天,她說他文科特別好。起初,他想學習文學,但被那些有著根深蒂固的重科學輕文學觀念的老師說服,轉而學習科學。最後,他感慨地說,“如果當初他學的是文科,就不會是現在這個結果了。”聽到這句話,想到失敗的中考,不禁覺得理科高考風險巨大,還是轉文科,對付熟悉的單詞比較保險。

況且被理科大神碾壓太久了,說不定文科還有喘息的可能。這個想法現在看來很幼稚,但在當時卻成了我幼稚而小心翼翼權衡的最終結果。

我交了誌願書,我寫了假期數學物理作業,來到文科班報到。在壹樓的教室裏,窗外是壹片迎春花。不知道是不是靠近人口密集區。“歌臺暖,春意融融。”它開得很早,也很漂亮。當然,當它倒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值日生痛苦時刻的到來。誠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高壹班主任又找到我,只問了我壹句話:“妳想進北大嗎?”那個術語對我來說太遙遠了。20年來,學校只出了兩個文科的北大學生。誰能保證光環會落到我頭上?北大的印象就像壹個難以捉摸的夢,青澀卻芬芳誘人。我說不出為什麽,我回答說:“是的!”

文科班的戰鬥遠比想象中艱難。

我以為自己讀了很多書,愛和歷史打交道,再多壹點知識,就能在這裏過上期待已久的自由生活。然而,短暫的優越感蒙蔽了我的雙眼之後,迎接我的是慘烈的文綜——歷史明明背了書,還考了70多分,地理也多次徘徊在及格線上。

雖然言語總能把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但危機感正在逼近。看著文總精心整理的筆記,系統清晰,字體漂亮,突然明白自己差在哪裏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或者說選擇自由的權利意味著妳之前會付出足夠的代價。學文學不是自由的通行證,也不是去南方的捷徑。追求從“自由”變成了“自然”。

所謂自然,有點像孔子的“知天命”。林曾這樣解讀:“知天命就是要懂得接受,而不是投降妥協。”

也許沒有人真正喜歡應試教育,但為了它能帶給我們的其他東西,我們必須時刻適應它——它的考題,它的方法,它的思維。即使不情願,也要順應自己無法改變的“本性”,相信考試是相對公平的,然後轉身投入厚厚的課本和大綱,在浮躁的土壤裏長期種下又深又粗的根,學著做壹個南瓜,默默成長。

03

想想高三上學期的自己,更多的是被自己感動。我在書海山川中壹直那麽執著——我執著於以壹種毫無意義的方式等待著自己渺茫的夢想,在高考的獨木橋上艱難奔跑,把辛酸和淚水埋在心底。

最生動的記憶就是刷了38套數學卷子(其實好像是60多套),整理錯題,篩選出100多道,然後挖掘出裏面的數學思維方法,進行二次加工,於是又有了壹本書。絕大部分浩大的工程壹直持續到高考前壹天。

在這樣的消耗下,成績當然提高了壹點,但總覺得在競爭壹個自己不擅長的沖刺。大量的輸入輸出讓我喘不過氣來,腦子裏變成了純粹的應試教育思維。很久沒看文學書了,腦子也變得有點僵硬了。

明明走了很長壹段路,卻真的忘了為什麽出發。這不是“天性”,而是不擇手段應付高考的“自虐”。

去年寒假,我沒有去參加學校組織的自習,而是呆在家裏想了很多。順應“自然”對此時的我來說,意味著順應應試教育,但更重要的是順應自然,保持自我——我習慣做耐力跑,不必隨大流沖刺。而人生的意義,本不是自動的。

和好朋友聊天,給了“優秀”不壹樣的定義。所謂的“優秀”是不是意味著妳要“炫耀”自己的才華,才能得到世俗的壹個“優秀”的贊美?

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去迎合世俗評價的標準,去“秀”自己,但絕不能為了迎合討好而失去了曾經的清醒心態。穿越漩渦而不被同化也是壹種修行。

剩下的學期,學習,高考,查分數,拿錄取通知書,壹切都進行得很平和。我在人生的每壹個階段都在努力練習自然之道,穿越洶湧的漩渦。

什麽是自然之道?不管有沒有良師益友的話,我都會毅然卷起褲腿,扔掉曾經微不足道的成績和榮耀,面對漩渦洶湧的潮水。即使不喜歡應試教育的考試方式和模式,我也會暫時收起自己喜歡的文筆,拿出筆記本抄幾篇完美的作文,找出模式套路。

但是,我不會因為身邊的人跑得快而放棄自己的流水信條,不會因為學校生活的忙碌而忽略對家人朋友的感激,更不會因為利益最大化的平衡而忘記武俠帶給我心中的俠義理想。

高考只是壹站,人生還長。旁觀者往往看到的是穿越漩渦後的結果,而我們,只要在過程中有所收獲,無怨無悔,就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