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釋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遊壹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出 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逐之。”
用 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逐鹿中原的典故出自《史記》:“秦失其鹿,天下***逐之。”因此逐鹿中原有爭奪天下的意思;
問鼎中原的典故出自《左傳》,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由此看來,逐鹿中原和問鼎中原中的“中原”大同小異,同,是指兩者都有天下的意思;異,在於楚莊王當時居於荊楚之地,相對於春秋的晉、魯、衛等國較為靠南,因此中原又有“居於中心之地的國家”的含義,只是後來引申為廣義的天下而已。到了秦統壹六國,中原的含義應該與春秋時的不同,更多的指代為天下。
傳統理解
古代的時候興盛狩獵之風,鹿是最常見的被捕獵對象,逐鹿的本意是追逐作為獵物的鹿,但是在史學上的“逐鹿”將鹿引伸為國家或集團的利益,秦國瓦解之後,它的原來的利益就象放到野外的無主鹿壹樣,誰追到就可以享受到利益,就好像打獵時候追逐真正的鹿壹樣,誰得到就歸誰。
創新理解
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寫到:鹿十分溫訓,認人宰割,從來都不反抗,就像封建社會的百姓壹樣,認統治者宰割,所以用來比喻百姓,逐鹿中原就是搶百姓,也就是爭奪天下、奪取皇帝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