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蒲松齡《聊齋誌異》新鄭訴訟:“某事若突然難懂,若有頭緒,不可以舌辯。若不含沙射影,可用借客之法定主,則無皂白。”後人根據這個典故引申出“旁敲側擊”這個成語。
成語寓意:淳於髡沒有直接否定齊威王,而是間接說服了他,既給齊威王留了足夠的面子,又達到了勸誡的目的。理智,冷靜,效果出乎意料。成語告訴人們,說話直截了當有時候並不是壹件好事,但是旁敲側擊作為壹種聰明的套路,有時候卻非常管用。可以認為“側”和“側”是第壹,“敲”和“打”是第二。雙方結合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成語的用法:
壹般在句子中做謂語、定語、狀語。
1、吳《二十年目睹的奇人現狀》二:雲秀,妳不給他兩句話,他壹輩子都是傻子。只是我們不應該這樣拐彎抹角。我們應該叫他聰明伶俐。
2.梁啟超《教育與政治》:不公開辯論是非,卻含沙射影地攻擊對手,是最卑鄙的。這樣,合法的輿論就永遠不會成立。
3.魯迅《烈觀墓與我節》:或者是儒家的人沒必要用女人的貞操來鞭策男人。但是旁敲側擊,方法太鬼祟,意思太難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