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莘莘學子。
莘莘學子是壹個詞組短語,讀作 shēn shēn xué zǐ ,指眾多的學生。
出處: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莘莘學子,長期苦無出路及至科舉廢止,遊學成風,他們便大批地來到日本。”
白話譯文:眾多的學生,因為長期苦於沒有出路,後來科舉制當廢除,出國遊學成了壹種風尚,於是他們就大批地來到了日本。
誤用警示:
1、表示眾多,不能指具體的壹個或多個。
例1:壹些莘莘學子為保留農籍付出失學的代價。
例2:1944年深秋,在北碚復旦大學登輝堂前,壹位穿著褪色米黃風雨衣的莘莘學子,腋下夾著本書,迎著颯颯江風向圖書館匆匆走去。
辨析:這兩例用得不正確,出於不理解“莘莘”表示“眾多”的含義。“學子”即學生,本來是個集合名詞,可作單數理解,也可作復數理解,漢語如此,像英語、俄語這樣的外語也如此。“學子”加上“莘莘”,意思成為“眾多的學生”,就不能再加“壹些”“壹位”這類詞了。
正確:壹二九是莘莘學子的節日,也是趙姍姍的節日。
2、“莘”的讀音
註意:莘,不可讀成xin,也不可讀成qian,應讀shēn。
3、只用於形容學生
在現代漢語書面語言中,“莘莘學子”只用於形容學生。
擴展資料:
莘莘學子的近義詞是蕓蕓學子。
蕓蕓學子,是壹個成語,讀音為yúnyúnxué zǐ,意思是眾多從學的人。
出處:春秋末年·李耳《老子》:“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
白話譯文:?萬物的生長雖蓬勃而復雜,其實生命都是由無到有,由有再到無,最後總會回復到根源。
相關記載:晉·葛洪 《抱樸子·逸民》:“萬物蕓蕓,化為埃塵矣。”
白話譯文:萬物看起來很多的樣子,但是最後都會化為塵土。
百度百科-莘莘學子
百度百科-蕓蕓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