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主要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現在也經常用來比喻對文章事物見解很深刻、透徹。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很多人可能不解,什麽樣的力氣才能在木板上刻進三分的深度,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入木三分並不是筆刻進木頭三分,而是寫的字的墨水滲入木頭三分,古代祭祀更換牌匾要先在木板上用墨水寫上字,讓後用刀刻出相應的字,這個故事裏,王羲之寫的字剛勁有力,木工刻木三寸才能把墨水都刻出去,可見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很高。
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他所寫的《蘭亭集序》被歷代書法家臨摹,被稱為是“天下第壹行書”,關於他練習書法的故事除了“入木三分”還有很多。相傳王羲之小時候練字每天寫完字都會到屋外的池塘洗滌筆硯,時間長了,連池塘的水都變成黑色,可見王羲之的書法也不是壹蹴而就,而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才有了這樣高的造詣。那麽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流行到什麽程度呢?相傳王羲之在路邊看到壹個賣扇子的可憐老人就在扇子上提了壹些字,讓老人去市井中賣,老人開始很疑惑,但是老人壹賣全部被買走了,可見王羲之的書法不僅在現在評價很高,在當時也受人崇拜。
王羲之除了是著名的書法家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做過很多不小的官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會稽內使等。並且在做官時有很好的政績,他體恤百姓,在發生饑荒的時候,開倉放糧,上書減少賦稅。而且王羲之身上還有古代文人的那種骨氣,從不和世俗同流合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