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秘”字開頭的成語只有3個:
秘而不宣[mì ér bù xuān]
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秘而不言[mì ér bù yán]
嚴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董昭傳》:“秘而不言,使權得誌,非計之上。”
秘而不露[mì ér bù lù]
嚴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董昭傳》:“秘而不露,使權得誌,非計之上。”
秘
拼音[mìbì]
部首:禾
結構:左右結構
筆順:撇、橫、豎、撇、點、點、斜鉤、點、撇、點
釋義:
[ mì ] 1.不公開的,不讓大家知道的。
2.保守秘密。
3.珍貴罕見。
4.姓。
[ bì ] 〔~魯〕國名,在南美洲。
出處:
1.秘,神也。從示,必聲。——《說文》
2.秘舞更奏。——張衡《西京賦》
3.秘器。——《後漢書·袁安傳》。註:“棺也。”
4.秘寶。——《後漢書·班彪傳》。傳:“河圖之屬。”
5.秘經。——《後漢書·蘇竟傳》。註:“圖緯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