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壹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釋義
“七月流火”,這裏的七月是指農歷七月,“火”是指大火星,古人發現大火星逐漸向西方遷移,墜落的時節,天氣就開始變涼。因而“七月流火”是指:天氣變涼的信號。
七月流火
火:星名,即心宿二,每年夏歷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時暑熱開始減退,故稱“流火”。天氣轉涼的意思
“七月”:指夏歷的七月;
“流”,指移動,落下;
“火”是通假字,同 毀huǐ,是大火星的名字星名是“心宿二”,即天蠍座α。大火星是壹顆著名的紅巨星。每年農歷五月黃昏時心宿在中天,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農歷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時暑熱開始減退,“知暑漸退而秋將至”,故稱“流火”。即天氣轉涼的意思。 [1]
另外,中國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時間出現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規律,制定過歷法,稱火歷紀時。
得壹望十 (dé yī wàng shí)
解釋:得到壹分,又巴望得到十分。形容十分貪婪。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壹般,日夜思算,得壹望十,得十望百,規程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