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撈月

什麽撈月

井底撈月、猴子撈月、水底撈月、海底撈月、水中撈月。

海底撈月,拼音hǎi,dǐ,lāo,yuè,也作“水中撈月”、“海中撈月”。撈:撈取。從海中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根本達不到目的;同時也表示壹個由下往上的動作。出自釋元覺《永嘉證道歌》:“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近義詞:徒勞無力、海底撈針、枉費心機。反義詞:立竿見影、行之有效。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水中撈月,拼音:shuǐ,zhōng,lāo,yuè,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佛陀跋陀羅、法顯譯《摩訶僧祇律》卷七:“時獼猴主見是月影,語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當***出之。莫令世間長夜圈冥。’***作議言,雲何能出。時獼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

水中撈月,指在水中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徒勞無功。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

水中撈月成語故事:

源出佛教的壹個寓言故事,據《摩訶僧祇律》載:從前有個伽師國,這個國家有壹座名叫波羅柰的城市。在這個城市的郊外有個人跡罕至的森林,森林中有幾百只猴子在那兒生活。壹天晚上,這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領頭的大猴子看見空中掛著壹個圓圓的月亮,就想把它摘下來。大猴子壹聲呼哨,壹群猴子就跟著它跑到壹個最高的山峰。

它們壹個疊壹個搭成壹座“猴梯”,最小的猴子爬上頂端去摘月亮,它拼命往前抓,“猴梯”搖搖晃晃失去平衡,從山頂上摔了下來,有的猴子落在樹上,有的猴子掉進草叢,有的猴子跌入井水中。沒有摘到月亮,群猴都垂頭喪氣,各自走開。

這時,兩只掉進井水裏的小猴爬了上來,壹回頭,看見月亮在井裏。它倆非常高興,趕緊呼喊起來:“月亮在井裏,我們從井裏撈月亮吧!”大猴子聽到它倆的喊聲,匆匆跑過來,壹看井裏果然有個月亮,撈井裏的月亮也挺好的。

於是,大猴子壹聲呼哨,把群猴集合起來。因為水離井面很遠,猴子們只好壹個拉著另壹個的尾巴,拉成壹長串,掛到水面。它們還找來了葫蘆瓢,傳給最下面那只小猴。它盛了壹瓢水就把“月亮”撈在瓢中。群猴興高采烈,圍著“月亮”跳舞。

壹只貪心的小猴搶走“月亮”,於是妳爭我奪,把壹瓢水潑在地上,“月亮”沒有了。群猴四處尋找,擡頭壹看,月亮依舊掛在空中。他們面面相覷,困惑不解,紛紛說,被撈上來的月亮怎麽又回到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