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lún tūn zǎo
[釋義] 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語出]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壹似渾山侖吞個棗。”
[正音] 囫;不能讀作“wù”。
[辨形] 棗;不能寫作“束”。
[近義]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反義] 含英咀華 細嚼慢咽 融會慣通
[用法] 用來形容讀書不認真。貶義。壹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同在於:①~偏重指作學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不能。
[例句]
①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地看壹遍。
②讀書;學習要善於思考;~會收效甚微;是壹種不良習慣。
[英譯]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壹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有壹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壹位客人感慨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用吞的,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壹盤棗子,他便拿起棗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
讓棗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釋義] 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
[語出] 《梁書·王泰傳》:“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上。群兒皆競之,泰獨不取。”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孔融傳》李賢註引《孔融家傳》:“年四歲時,每與諸兄***食梨,融輒引小者。”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