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三個剪刀(緘),旗子(其),嘴巴(口),得此成語。
讀音 sān jiān qí kǒu?
釋義形容說話十分謹慎,不肯或不敢開口。
出處《太公金匱》:“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雲: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近義詞
1、諱莫如深?[ huì mò rú shēn ]用以形容事情隱瞞得很嚴,唯恐別人知道。莫:沒有。
出 處:《谷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
2、緘口不言?[ jiān kǒu bù yán ] 緘:封閉。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出 處:《明史·何遵傳》:“正德間;給事、禦史挾勢淩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反義詞
1、誇誇其談?[ kuā kuā qí tán ] 說話或寫文章浮誇,不切實際。
出 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咶咶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坐下。”
2、信口雌黃?[ xìn kǒu cí huáng ] 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原作口中雌黃。雌黃:黃色礦物,可做顏料。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抹後重寫。
出 處:南北朝·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