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奔西竄的拼音:[dōng bēn xī cuàn] 。
東奔西竄, 漢語成語,拼音為 dōng bēn xī cuàn,意思是跑到東,又竄到西,到處逃竄。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成語解釋:
跑到東,又竄到西。到處逃竄。同“東逃西竄”。?
成語出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成語用法:
作謂語、狀語;指到處亂跑。
示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2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造句:
1、街道上幾小丐猶自東奔西竄,拉人衣角,苦苦糾纏不休。
2、指揮官不只給予隊上成員確實的指示,還靈敏的東奔西竄,很有頭頭的架勢,光芒萬射。
3、到後來,在山林裏東奔西竄時,黑大漢的步伐都不由自主的慢了下來,危險貌似已經遠離了嘛,還是得照顧壹下元吉這個幫大忙的人啊。
4、那只猴子從籠中逃出來,在寵物店中東奔西竄。
5、公元前484年,頑固地為復辟奴隸制東奔西竄的孔老二,已經六十八歲了。
6、老師和同學們都亂了,大叫著東奔西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