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國古代壹位傑出的書法家,在歷史上享有很高的評價,被後人稱為“書聖”。
他寫的字既秀麗,又很蒼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壹般秀麗的字會顯得柔軟,而蒼勁的字則顯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脫塵出俗,二者兼善,可見得他書法的功力之深,這恐怕不是天生具備,而是靠後天勤學苦練而得來的.
有壹天,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個人先用刀削木板,卻發現筆跡竟然透進木板裏有三分深度,這件事情可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語了。用毛筆寫字在木板上,而筆跡還能透進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懷絕技的人還有誰會有這種能力呢?但是,我們也可以想見這位“書聖”所寫的字,筆力非常雄厚,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於是,後來的人便根據這段故事的情節,直接把“入木三分”,用來形容人們寫文章,或者是說話的內容非常深刻。
以後只要說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節說得生動逼真,我們也可以誇贊他說故事說得“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成語解析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釋義] 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後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語出] 唐·張懷瓘《書斷》:“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正音] 三;不能讀作“shān”。
[辨形] 入;不能寫作“人”。
[近義] 力透紙背 鐵畫銀鉤
[反義] 略見壹斑
[用法] 用作褒義。稱頌別人或評論深刻的用語。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
[結構] 偏正式。
入木三分成語造句
壹、修練了陰陽離合望氣術之後,因為有幹陽真氣做支撐,他的書法已經到了渾然天成、入木三分的地步,壹個常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二、加藤對日本文化心理的剖析入木三分,具有穿越時間邃道的力量,令人想起去年夏天壹種叫“周末號泣”的文藝產品風靡日本。
三、清流談事議人,常是鞭辟近裏,入木三分。
四、這種藝術形式,因其介入現實、善於針砭、形象生動、風格幽默,壹直是指向腐敗醜惡現象的匕首投槍,有人就形容華君武的漫畫是“刀刀見血,入木三分”。
五、他將劉建明的每壹刻神情,每壹個眼神,都刻畫得入木三分。
六、開頭幽默詼諧,中間語重心長,結尾入木三分,使整篇文章很有感染力。
七、列位看官,鑼鼓聽聲,說話聽音,張內線這壹席話鞭辟近裏入木三分。
八、這個鏡頭下,西田的表情絕對是把壹個喪女之父的無奈和欣慰的表情細節演得入木三分,猛插淚點。
九、老大的分析鞭辟入裏,入木三分!
十、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的《宇宙牌香菸》膾炙人口,是因為用藝術誇張把吹牛者諷刺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十壹、日,這家夥果然是天生做‘淫’的料,正經的詩句聽不進去半句,哥隨口的改版艷詩卻是記得入木三分。
十二、這天詔院果然是底蘊深厚,妳看這院門上所書的十二個大字,劍拔弩張,龍蛇飛動,鸞漂鳳泊,入木三分,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如仙人飛度,妙生蓮花。
十三、顏言現在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可以說已經不下於方迂了,從他能夠刻畫得入木三分的字型就能夠看出,現在顏言在書法方面,可以說是初寫黃庭,恰到好處。
十四、十二名特種士兵的形象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環環緊扣戰場各種環境,向讀者呈現出壹幅幅立體的孤軍浴血戰鬥圖。
十五、無論是小玄子,還是曹植,抑或是古靈精怪的全家福,都被小馬哥演繹地入木三分,後來慢慢的戲路也越來越寬,不再局限古裝小生。
十六、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好壹個淩厲恣意的書法,獨獨可惜了這鳳翥之勢,過於咄咄逼人,稍欠變化,不過,若是多加變化,似乎又失了氣勢,不妥,還是不妥,唉……
十七、這些作品都能扣準社會熱點,抒人民之聲,寫百姓好惡,見解鞭辟入裏,入木三分。
十八、他笑小姨妹惠山泥娃娃似的天真爛漫,他笑魯迅的刻薄入木三分!難怪五十幾歲就短命的!誌鯤心裏強自解釋:“革新”。
十九、 *** 時評的風格給我的感覺,就像顏真卿的楷書,敦厚豐滿而又入木三分,法度謹嚴而又廉而不劌,蔚然大家而又平易近人。
二十、“不平則鳴”,有正義感的詩人遂將滿腔忿懣之氣形諸筆端,以詩為武器,進行入木三分的諷刺與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