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手,刀和筆,組圖,玩壹個成語。

手,刀和筆,組圖,玩壹個成語。

手、刀、筆、組圖來玩壹個成語——拋筆從軍,棄筆從軍。

1.拿著筆參軍。

解釋參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吧。指文人參軍。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君子若無他誌,仍當侍奉傅介子、張騫,以得侯銜。他能長久相安無事嗎?”

結構聯系。

用法是作為壹種恭維。壹般用作謂語和定語。

榮;不能讀成“jiè”。

辨別形狀;不會寫“e”

同義詞棄筆投降。

反義詞解除武裝並重返戰場

抗日戰爭爆發時,革命青年奔赴抗日前線。

放下筆,拿起劍

成語故事班超是東漢著名的將軍。他從小就很努力,對未來充滿理想。有壹天,他在抄寫壹份文件的時候,正在寫字,突然覺得很無聊。他忍不住站起來,放下筆說:“君子要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他怎麽能在抄寫寫字這種小事上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都是西漢時期的人。他們曾經出使西域,為西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班超決定向傅介子和張騫學習,獻身國家。後來當了官,打贏了對匈奴的戰爭。然後,他建議對付西域各國,讓* * *可以對付匈奴。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派他帶著幾十個人去西域。在西域的30多年裏,他用智慧和勇氣戰勝了各種危機。

班超壹生到過50多個國家,與這些國家保持和平,同時也提升了漢朝的國威。

2.棄筆從軍。

說明妳還是願意參軍的。指棄文從武的文人。

張湯昆《遊仙洞》出處:“兄與夫,棄筆從軍,戰死沙場,壹去不復返。”

結構連接習語

用作謂語和定語;放棄寫作,勇敢壹點。

同義詞拋筆從軍,棄文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