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關於“留余地”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留余地”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留余地”的成語有:

留有余地、三思而行、適可而止、見好就收、恰如其分、得休便休、得饒人處且饒人。

1、留有余地[ liú yǒu yú dì ]

釋義:比喻說話辦事留下可以回旋的地方。

出處:宋·王令《寄介甫》:“終見乘桴去滄海,好留余地許相依。”

例句:別把話說得那麽絕對,還是留有余地,萬壹事情辦不成,妳不至於太尷尬。

2、三思而行[ sān sī ér xíng ]

釋義: 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處:《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例句:凡事三思而行,才能減低發生錯誤的機率。?

3、適可而止[ shì kě ér zhǐ ]

釋義:到適當的程度就停下來,不要過頭。

出處:宋·朱熹《四書集註》:“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例句:妳不要得理不讓人,把是非講清楚就適可而止,這樣效果會好些。

4、見好就收[ jiàn hǎo jiù shōu ]

釋義:看見差不多就收手;指做事要掌握分寸,適可而止,不可太貪心。

出處:余華《活著》:“賭場無贏家,我是見好就收,免得日後也落到妳這種地步。”

例句:差不多了就見好就收吧,妳還想要多好的呢?

5、恰如其分[ qià rú qí fèn ]

釋義: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壹百零八回:“賞分輕重;俱是閻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無不欣喜。”

例句:他不能期待單靠壹支筆就能將它的聲效和暴躁恰如其分地演繹出來。

6、得休便休[ dé xiū biàn xiū ]

釋義:能停止就停止,適可而止,留有余地。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回:“若他肯就我範圍,何妨得休便休,過了壹年是壹年,且到將來,再作計較。”

例句:妳應該學會得休便休,才不會總得罪人。

7、得饒人處且饒人[ dé ráo rén chù qiě ráo rén ]

釋義: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余地。

出處:《唾玉集·常談出處》:“蔡州褒信縣有道人式棋,常饒人先,其詩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例句:得饒人處且饒人,得將就的就省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