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róngrǔbójīng bóI xǐ?博倫
來源:金詩《在懷縣》:“易受辱,悲樂不亂。”
白話翻譯:面對寵辱不驚,不會有悲與喜的混淆。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和賓語;用贊美來形容人豁達的性格。
成語典故:
唐太宗時期,有壹個人叫盧承青,為人正直,兢兢業業,踏實肯幹。他以外交部長的身份參加考試。這是吏部下面的壹個官職,主要負責考察官員。當時的檢察員有等級標準,大致分為上、中、下三級,然後每壹級又分為上、中、下三級。比如最好的是上,最差的是上,還有中、中、下等等。
有壹次,盧承青考核壹個同時主管漕運的官員。在運送糧食的過程中,這個人翻船了,把許多糧食掉進了河裏。所以,盧承青只給了他壹個中下水平。“我沒有給妳降壹級,但是我照顧了妳的面子。”妳翻了船,國家損失了那麽多糧食,我只能給妳這樣的評價。“不過,運糧官得到了中下層的評論,壹點也不生氣,也不著急。他反而笑啊笑,做了該做的事。
盧成慶覺得我給他這麽低的評價他都不生氣,說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這個人還行;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人有認錯的表現,有責任感。讓我們改變它。改中學後,運糧官對此並不高興。盧承青心想,這個人真是獨壹無二,“不辱使命”,無論什麽事,他都能坦然面對。
他還發現船翻了並不是因為他管理不善,而是因為壹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掀翻了運糧船。總之不是人為原因。盧成慶想:我給他壹個上中好像不太合適,就改成上中了。運糧官對此還是不是特別高興。從此,盧成青對他有了好感。後來被吏部考核,就註意提拔他。
據說盧承青本人就是壹個不丟臉的人。他認為,作為壹個官員,他主要是忠於自己的國家,他的官職是升是降並不重要。壹開始做外交,後來做大臣左丞,最後做兵部侍郎。因為他總是說真話,得罪了皇帝,被定罪,貶為建州司馬。建州司馬的時候,盧承青壹點都不覺得惱火。後來朝廷把他調回朝鮮當刑部尚書,盧承青對此並不是特別高興。
晚年彌留之際,盧承青把兒女叫到床前,說:“我死後,喪事壹定要從簡。這件衣服是我的了,所以不要再給我買衣服了。外面不要套什麽棺材,也不要套幾層棺材。把他們埋在壹層棺材裏就行了。墓不要太高,只要能被人看見就行。
不要亂刻碑文,吹噓我這輩子的成就。就老老實實寫下我的簡歷和我什麽時候死的。”這是盧承青的遺言。可見,盧成青不僅清廉,而且是壹個對虛榮看得很淡的人。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妳不在乎自己受辱不受辱;用來形容不為個人得失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