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春寒料峭》中的拼音及其意義

《春寒料峭》中的拼音及其意義

春寒的發音

春寒的意思是:寒意:輕微的寒意。形容早春的寒冷。

春寒料峭,中國成語,拼音為chūn hán liào qiào,意為形容早春的寒冷。——摘自《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

成語起源

松石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凍死年輕人。”

成語用法

主謂類型;作謂語;描述春天寒冷的天氣。

成語及其故事

古詩雲:“大年晚霜少,草木知春。”當春回大地,植物發芽的時候,人們總覺得春天比冬天冷。正如農業諺語所說,“春凍骨,秋凍肉。”這是怎麽回事?

首先,從人體生理來說,人體皮膚表面的冷熱感點呈塊狀分布,冷點多於熱點。因此,前額皮膚對冷敏感,而對熱不敏感。面部皮膚對環境溫度變化非常敏感,每平方厘米有8~9個冷點,而只有1.7個熱點。軀幹皮膚比四肢皮膚對寒冷更敏感。

環境溫度刺激的敏感度直接取決於刺激皮膚區域的感覺點分布。皮膚感覺點密度越大,對溫度變化越敏感。農歷立春節氣過後,人們很難適應氣溫的突然變化。雖然氣溫在上升,但春天多風。

進入春季後,遇到“無端風雨不舍得收盡殘寒”的“春寒料峭”天氣,人們會感到更加寒冷,正如諺語所說:“春寒料峭,筋脈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