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之音
弦外之音
北鄙之音
桑間之音
繞梁之音
鄭衛之音
靡靡之音
正始之音zhèng shǐ zhī yīn: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出處:《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
弦外之音[xián wài zhī yīn]:原指音樂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造句:他的小品太多,用旁敲側擊的筆法,常用弦外之音。
北鄙之音bēi bǐ zhī yīn:指殷紂時的音樂。後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出處:《史記·樂書》:“紂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畔之,枚身死國亡。”
桑間之音sāng jiān zhī yīn:?指淫靡的音樂。
出處:《呂氏春秋·音初》:“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之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
繞梁之音rǎo liáng zhī yīn: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余音繞梁”。
造句:他慢慢的把聲容鎮定,方才吐遏雲之調,發繞梁之音,婉婉的歌唱。
鄭衛之音zhèng wèi zhī yīn: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出處:《禮記·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靡靡之音mǐ mǐ zhī yīn: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造句:當我攀爬之時,城市的靡靡之音,就像遠處傳來的輕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