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有個成語叫放棄。

有個成語叫放棄。

棄仁義,棄:棄是指放棄世俗所提倡的仁,回歸人性。這就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來源:《老子》第十九章:“藐視智慧,利民百倍,棄仁義,還孝於民。”

另起爐竈,支持新的爐竈。放棄原來的比喻,從頭開始。

來源:李晴如真《鏡花緣》第十四回:“須大驚小怪,飯屎不分。這是另起爐竈的唯壹辦法。”

面對面捆綁和面對面捆綁:雙手捆綁,面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於穎:把棺材放進車裏。表示不再反抗,請受苦。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來源:《左傳·Xi公六年》:“徐囡面縛銜,大夫衰,士之尷尬。”

棄文藝,改軍務。

來源:袁佚名《九命在壹起》第壹折:“聽說詩禮傳宗接代,這個兒子棄文從武。他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妳讀過武學經典的七本書嗎?”

裸肉,裸肉:脫光衣服表示妳願意被懲罰;綁臉:雙手反綁在背後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下外套,把雙手綁在背後。形容順從和投降。

來源:《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攻,魏子舉其禮器,築於軍門口。他的肉被綁著,臉光光的,左手右手牽著羊,跪著上前警告。於是武王放了魏子回朝。”

刪中國壹直放棄了榮華富貴,過著簡單的生活。

舍己從人:棄;出發地: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所有人的意見。

來源:《書·大莫雨》:“學別人,舍自己,隨別人。”孟子公孫醜:“大順有大誌,與人為善,舍己從人,以人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