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出自《晉書·左傳》:“所以豪宅爭傳寫,洛陽貴為紙。”《晉書·文遠傳》記載,晉代左思《三都賦》成書後,許多人競相在洛陽傳播,導致紙價上漲。後來經常用洛陽紙來贊美某壹部作品,廣為流傳。"
成語寓意:
想錯了就改,所以以後會很努力;他堅持寫文章,導致了三都賦的誕生,並被廣為傳抄。能成為人才的人不壹定是天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及時改正的人,只要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就能有所成就。
成語用法:
“洛陽紙貴”的描述為世人所重視,壹時流行,廣為流傳。在句子中可以充當賓語、定語、補語;它充滿了贊美。在現代,如果壹個人花了時間和精力,終於寫了壹篇文章或出了壹本書,而且這篇文章或手稿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可以用“洛陽紙貴”這個成語來形容他。
使用示例:
曾慶溥《孽海花》:“上海雖是壹個繁華的世界,但住在五地的江湖名流,不外乎寫字的莫友芝和作畫的唐壹波。他們在洛陽不貴,但壹時名氣大,總嫌江湖氣息濃。”
清源梅《隨園詩話》:“滿族詩人法與:‘小倉山室集’曾有壹段時間被國人借走,現已抄走。洛陽紙貴,要詩稿的人得了壹本集子,挺不能接受的。"
李晴如真《鏡花緣》第七十七回:“人說洛陽紙貴,今為“長安扇貴”。這時候手繪也是酸酸的,眼睛也花了。”
柯巖的怪信?《我們的隊伍》:“自古以來,詩人們和唱,給朋友們壹個清晰的視野,嘗到了洛陽紙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