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細行讀:bù jīn xì xíng。
不矜細行,漢語成語,意思為指不註重小事小節。出自《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拘小節。
出處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尚書》從壹個人的立身道德上說,平時不檢點,不註意品德操行、生活作風方面的細末小事,久而久之.積細行而成惡習,必將影響到立身大節。其中含有這樣的哲理:小的失節的積累,必然會引起壹個人道德的失落和變質。可用於立身的勸誡。
講話原文:“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各級幹部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努力營造良好從政環境。《尚書》記載,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壹頭獒犬,高大威猛,還能曉解人意。
召公害怕武王玩物喪誌,勸武王繼續修德慎行,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並指出“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壹簣。”不顧惜小節方面的修養,到頭來會傷害大節,釀成終生的遺憾。就像堆積壹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壹筐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實在太可惜了。
國外有句諺語如是說:“壹只失修的馬釘會導致壹匹戰馬失蹄,壹匹戰馬失蹄會導致壹個士兵的失敗,壹個士兵的失敗會導致壹個隊伍的失敗,壹個隊伍的失敗會導致壹場戰爭的失敗,壹場戰爭的失敗足以葬送壹個民族。”都是同壹個道理。
賞析
周武王滅掉殷商,建立周朝,西旅國來獻大犬。召公認為不可接受,他勸告武王,當前首要的任務是重視賢能,安定國家,保護百姓,做壹個聖明之君。他諫言說:“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壹簣。”意思是:不註重細行,終究會損害大德。猶如造九仞高的山,差壹筐土也無法成功。
召公認為,壹個聖明的君主,首先應該慎德,不事奢華。盛德之人不輕易侮慢百姓,不貪戀歌舞女色;不做無益的事來妨害有益的事,不重視珍奇物品,不收養珍禽奇獸,不寶愛遠方的物品。從這些細行做起,就能積累大德。像造九仞高的土臺那樣,差壹筐土也無法成功。
召公以此勸勉武王早晚勤德,千萬不可因細行不好,而使大德大業差壹點而失敗。後來,“功虧壹簣”演變為成語,意思是做事要善始善終,不可半途而廢。在《孟子·盡心上》中,有“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壹語,意思與“功虧壹簣”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