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麽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狐假虎威》說課稿1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狐假虎威》壹課,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壹、教材分析
這是壹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壹只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借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和表演。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因此,學習起來並不難,語言生動有趣,易於學生理解,而且學生朗讀的欲望很強,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這壹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讀後分析人物特點。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總之,學生應在壹個活潑,輕松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匯,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寓言故事,知道成語“狐假虎威”的意思,對課文中的狐貍和老虎有自己的認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表演這個故事。
3、認識1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中關鍵的詞句體會狐貍和老虎的角色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表演。
四、教法學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狐貍說的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學生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我采用觀看插圖,出示,表演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2、初讀感知,以讀鋪路
3、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4、表演、感悟
5、拓展延伸
總之,我這節課就本著讓學生讀、讓學生說、讓學生演這壹標準,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學目標。
《狐假虎威》說課稿2各位評委老師:
妳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狐假虎威》的第壹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準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做具體的闡述。
壹、說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義務教育,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壹課。它是壹篇寓言故事。課文***九個自然段,講的是壹只狐貍,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的故事。本文語言形象生動,特別是對狐貍,老虎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特點——狐貍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說學情
二年級是屬於低年級,學生課堂註意的時間不會太長,他們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主要是通過“讀”來獲得,二年級的學生對寓言故事非常感興趣,所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不難,難的是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特點、新課標的要求及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3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認識“假、威”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轉”會寫“眼、爪”等四個生字。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故事性強,理解重點詞句,對了解事情經過,從而明白狐貍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教學中,余老師把了解事情經過,分析人物神態和對話,體會動物內心世界作為教學重點,把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為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上余老師致力於建構簡單而富有時效,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壹) 切入課文,突顯壹個“趣”字
余老師由手指遊戲導入課文,“壹個手指頭啊,就像毛毛蟲”,兩個手指頭啊,好像什麽?三個手指頭啊,又好像什麽?壹直玩到五個手指頭。這個遊戲,就像是壹團線。余老師呢,牽起了那根線頭。孩子們呢,手、眼、心齊用,壹路抽絲剝繭。有意思地找到了五個手指頭表演的——有著鋒利的爪子,有著百獸之王之稱的老虎。自然而然地引出,課文的第壹自然段。
(二)隨文識字,凸顯壹個“活”字
1是學生在自讀中,余老師充分從學生的識字經驗著手,調動學生的生字積累,引導學生隨文主動識字。如“嗓”“轉”。這個嗓字這麽復雜,妳有什麽好辦法記住它?問題拋出來,孩子們動起腦筋來。加壹加,編字謎,如此識字,有趣更有效。“轉”字是個多音字,壹個讀音是第三聲,壹個讀音是第四聲。怎麽很好地把它讀準確呢?余老師從兩種讀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給孩子辨析的方法。當“轉”字表示改變方向或位置時,讀第三聲;圍繞壹個中心運動,讀第四聲。余老師的這種,先借助語境讀準多音字,再聯系舊知識進行拓展補充的教學方式,既符合兒童特點,又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力求識用結合。
2是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相互提醒難點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補識字。由此,讓學生獲得隨文主動識字的成功體驗。並把這種體驗轉化為新的學習內動力。以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興趣。從而主動養成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
(三)分層朗讀,突顯壹個“實”字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本課,余老師以讀為主,多讀組合,以求實效。比如:在初讀時,余老師要求學生讀得正確、流利;品讀,賞讀時,余老師要求孩子們讀得有滋有味兒;導讀時,余老師滲透方法;自讀時,學生便可以循法練讀。期間,余老師相機啟發、誘導、點撥、指導運用,真正讓學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會讀到會讀。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地體現教學重點和教學內容余老師設計了以上板書。狐貍和老虎的卡通畫,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兩個詞語,讓整個板書生動起來。狐貍、獅子和嚇跑百獸這三者之間的線條設計也頗耐人尋味。狐貍借了老虎的威風是實線,狐貍嚇跑百獸用的是虛線。事實上真正嚇跑百獸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嚇跑百獸余老師又設計成了實線。實線虛線之間,讓孩子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師們,這節課上完了,但留給余老師與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行給予我們最真誠的幫助。謝謝大家。
《狐假虎威》說課稿3壹、說教材
本課是壹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壹只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借著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的情景,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全文的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和表演。
二、說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三、說方法
(1)能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復述課文。
四、說學生
本班學生由15名職工子女,28名農村學生組成。農村學生在自主學習,表達能力,表演方面除少部分學生外,其余都差。所以在教學時我要求以上方面好的學生和小組長要關心他們,讓他們都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讓他們都得到鍛煉。
五、說過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
1、出示卡片:
2、“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威”的意思?
3、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這個環節是幫助學生回顧全文,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為該課時的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描寫來理解課文的教學重點做準備。)
二、細讀課文
1、這節課,我們壹起來細讀課文,看看狐貍是怎樣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1)請壹位同學讀第壹自然段,其他同學聽後告訴老師,老虎、狐貍原來是怎樣的?妳是怎麽知道的?
(2)這壹小段主要講了什麽?
2、分角色讀第二部分(2~5自然段)
(1)輕聲朗讀2至5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狐貍的話,波浪線畫出老虎說的話,註意表示它們的神態和動作的詞。在不懂的詞句下作記號。
(2)集體討論:“狐貍的眼珠子骨碌壹轉”這句話是什麽?狐貍在想什麽呢?“扯著嗓子說”是什麽意思?“妳敢吃我?”這句反問句是什麽意思?那麽該怎樣讀狐貍的話?狐貍第二次說的話又該怎樣讀?老虎聽了狐貍的話有什麽反應?畫出描寫老虎動作的詞。這兩個動作說明了什麽?老虎為什麽被蒙住呢?
(3)指導學生有表情的朗誦課文。
(4)小結:上面四小節是講狡猾的狐貍用編造的謊言來蒙住老虎。
3、引讀6至8自然段。
(1)討論(分組):既然老虎放了狐貍,狐貍為什麽不趕快逃命,反而要帶老虎在百獸前走壹趟呢?
(2)出示句子:狐貍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講述:盡管老虎松開了爪子,但對狐貍的話還是半信半疑,如果狐貍立刻逃命,壹定會被老虎看破,所以狡猾的狐貍主動要老虎在百獸面前走壹趟,目的就是借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從而讓老虎對它編造的謊言信以為真,真正地放了它。
(3)引讀第8自然段:——看見狐貍()。再往狐貍身後壹看()。前壹句讀慢,後壹句讀快,要讀出驚恐萬分的語氣。
(4)狐貍帶著老虎到森林深處,百獸都嚇跑了。
4、引讀最後壹小節。百獸逃跑的真正原因是()。
5、總結:人們把“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借別人的威勢來嚇唬人的行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