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本名潘嶽,字安仁,俗稱潘安,如果您在古書中看到西晉的潘嶽那就是指這位美男子潘安了。
潘安,對於很多人來說如同霧裏看花。和潘安齊名的子建是曹操的兒子曹植,以壹首《七步詩》名揚天下,名垂青史,而潘安除了美貌之外,其他方面鮮為人知。出於對這位古代名人的好奇,我們來到潘安故裏—中牟縣城關鎮大潘莊村,試圖通過尋訪了解到壹個真實、完整的潘安。
說到潘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壹個問題就是潘安到底有多美?中牟縣地方誌主編王曜卿給我們講了《晉書.潘嶽傳》裏記載的壹個小故事:他十七八時,每次夾彈弓出遊,當地的婦女就聯手縈繞往他的車上扔果子以表達愛慕之情,每次他都滿載而歸。應該說,潘嶽的相貌在當時是比較美的。這在正史上有反復記載,如《潘嶽傳》:“嶽,美姿儀”;《文心雕龍》:“潘嶽,少有容止”。就是相貌好的意思。
成語“擲果盈車”就是從這裏來的,當時書中記載的另壹段故事更能突出潘安的美貌。當時也有壹個有名的人叫張載,他也學潘嶽出帶車出遊,但他的相貌醜,人家都給他扔石頭,每次都是碎磚頭瓦塊的拉壹車。
如今潘安故裏豎著壹尊潘安的塑像,這位傳說中的美男子果然是儀表堂堂。他手持書卷,凝望遠方,有壹種儒雅之氣。不過專家告訴我們:這座塑像是雕塑家憑借想象完成的作品,由於年代久遠,潘安的廬山真面目到現在還是壹個謎,我們只能寄希望於考古事業的發展,也許有壹天,潘安的真實畫像能夠重見天日,讓世人能夠壹睹這位美男子的風采。
其實,潘安這個名字能夠載入史冊,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美貌,用才貌雙全概括他是最合適的了。《中牟縣誌》主編王曜卿對這位家鄉名人頗有研究,從他那裏,我們了解到了這位美男子的另壹面。他告訴我們:潘安的文學造詣在當時可以說是頂尖級的。潘安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十二歲就能行文作詩,被鄉裏稱為“奇童”。
(十六、十七歲時的《射雉賦》,風格清新、文詞成熟,以大自然的感情,也折射出壹種社會現象,影響較大。)
西晉太康、元康時期,文壇上出現很多作家,潘安就是眾多作家中的佼佼者。在文學史上,潘安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當時有種說法叫“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這在壹方面證明其文學才華高,另壹方面也說明了其文學作品具有清新質樸、清澈見底的風格。“陸才如海”風格渾厚不好理解,而潘嶽的清新淺顯既對於文人是上好的作品、便於流傳,對壹般的人也能接受,流傳很廣。)
在魏晉時期,賦是主要的文學題材。潘安的賦不僅多有名篇,而且無論在用典造句、審美立意上都是高人壹籌。(從深度上說,他寫的壹個《西征賦》將近六千字,其長度就有文字以來無人超過。當時,很多文人都在寫大賦,像左思的《三都賦》約三千字。而潘嶽的《西征賦》卻寫了將近六千字,其詞匯、審美都是很高的,在當時達到了無可匹敵的高度。而且從作品數量來說也很多。《藉田賦》、《閑居賦》、《秋興賦》等都較有名。尤其是《閑居賦》、《秋興賦》因表現出潘嶽的為人處世及其經歷而廣為引用。)
潘安的作品以抒情見長,這點在他的名作《悼亡詩》三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潘安12歲與其妻楊氏定親,婚後***同生活二十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後,潘安對她念念不忘,在他的許多詩作裏面寄托了對亡妻的無限哀思。《悼亡詩》三首是其中最有影響的。(《悼亡詩》在歷史上享有盛名,因為他的三首悼亡詩都是懷念妻子的,後世就把悼亡詩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範疇,可見影響有多大;他的悼亡詩中名句也很多,象用比目魚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詩》中有壹句“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比喻夫妻壹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
潘安這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卻屢屢受挫。司馬炎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建立西晉後,22歲的潘安任太尉賈充的撰吏,他做了壹篇《藉田賦》被司馬炎大加贊賞,卻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由於他們從中作梗,潘安十年沒有升遷。潘安壹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黃門侍郎,還做過多年的七品縣令。雖然懷才不遇,潘安還是勤政廉明,為官壹任,造福壹方。在任河陽縣令時,他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間,調查民情民意,根據當地河流縱橫、山川遍布的自然優勢,號召百姓廣種桃李,不但綠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後代。在整治民風上,潘安也是因勢利導,以德育人。(四年後,他調到懷縣任縣令,上任後實行政策,誰來告狀就先到花園澆花,用的桶大而且底尖,井上卡桶的鉤是雙環的,這項工作只有兩人合力才能完成,往往兩人在配合中矛盾就化解了大半,這時再審案雙方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
雖然潘安並不抱怨命運的不公,但無情的命運卻總是在捉弄他。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活動,從此走上了壹條不歸路。(關於潘嶽疑案,得從二十四友說起,後人歸之為政治集團,而事實上他們是“文人二十四友”,為首的賈謐是壹個大文人,包括陸機陸雲都是二十四友之壹,經常在壹起討論文學。這是壹個文人集團但每個人身份不同,石崇富可敵國但品質不好、無惡不作,賈謐是皇後賈南風的侄子。)
賈謐很欣賞潘安的才華,上朝的文辭多出自於潘安之手。賈謐的寵信,使潘安為其效力達到了忘我的地步,以至於在宮廷政權爭奪中,越陷越深,難以自拔。賈後、賈謐為達到長期左右朝政大權的目的,策劃了壹起謀害太子的計劃。潘安被牽扯其中,招致“殺身滅門“之禍,潘安在這件事中到底扮演了什麽角色,至今仍是迷霧重重,但史學家多數認為:潘安的死是個冤案。(這麽大壹件事東漢南北朝人寫的史書中對此沒有記載,而是在後代房玄齡的著作中提到的,當朝人未寫而三百年後的人才寫其依據何在?直接參與陷害太子是忤逆之罪而潘嶽的傳記中卻只字未提,這在史官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同時趙王倫起兵誅賈後翼黨理由就是為太子報仇,如果“元兇”是潘嶽,為什麽卻沒提到潘嶽的事?這三個事聯系起來,有疑點。)
潘安依附和結交的人物也使他遭到後人抨擊。石崇是個臭名昭著的人物,因為和官僚王愷鬥富而暴殄天物,千百年來壹直遭後人唾罵,不幸的是潘安和石崇是好朋友,兩個人壹同被處死,臨刑前潘安還稱石崇為石友,也難怪後人對潘安的人品議論紛紛。
正是因為這些疑點和爭議,潘安成了人格復雜並且被歷史迷霧籠罩著的人,成了後世不好評說的人,倒是他的美貌有口皆碑,於是人們就只記住了他的美貌。
象母親疼愛兒女壹樣,故鄉沒有忘記潘安這個遊子。1996年中牟縣城關鎮政府投資600多萬元興建了“潘安故裏遊樂園”,潘安墓也在其中。在這裏我們看到:圓形墳頭上生著繁茂的茅草,墓後是壹小片樹林,墓前立有漢白玉的香爐和壹整塊不規則的石頭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個黑漆大字顯得靜穆、哀戚。這位曾經傾國傾城的美貌才子如今門庭冷落,只有壹些兒童在遊樂,和其生前被女追星族狂捧窮追的景象真是有天壤之別。
潘安的人生,像他的作品壹樣清綺哀艷,令人感嘆而又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