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樣才能讓有限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怎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溢出濃郁的芳香,閃耀出無限的光彩?怎樣才能提高生活質量,讓生活增值?那就是讀書。
在喧囂的城市裏,人們常常會忘記許多原始的本能和生活的需要。汽車代替了走路,電視代替了觀察,互聯網代替了交流。我們不否認進步,但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替代的,比如壹份純真的自然,壹本泛黃的舊書,壹首老掉牙的經典歌曲。即使我們已經擁有了E時代的時尚外表,但在內心最深處,或許我們依然執著於茶中添香的優雅,童年烹酒的幽默,雨夜讀書的寧靜。
每個人可能都有類似的夢,在壹個遙遠的地方壹次又壹次的開始。我渴望走在不同的風景裏,但現實中,也許我們只能在辦公室和菜市場裏努力。
但是,我們可以在壹本又壹本的書中,讓自己的心出發,從壹個地方到另壹個地方。人生的積累,可以在萬裏路,也可以在萬卷書裏。
我們無法衡量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壹本有益於人的好書,可能是生活的拓展。我壹直希望,在半天的閑暇時光裏,有壹杯茶,壹卷好書陪伴著我們。我壹直希望,喧囂過後,留下壹個書的角落,讓朋友們聚在壹起唱歌...
書籍充實了世界上單純的人;書讓世間喧囂的人們回歸自然。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沈重的行李中,在紅木的書桌上……別忘了,為妳最愛的書留壹個位置!
喜歡看書,喜歡晚上看書。雖然沒有茶來添香,但是壹杯綠茶就夠了!窗外靜夜,桌上古書,燈下人影成雙。即將到來的歷史讓我近在咫尺,就像壹場久違的夜雨,隨風而來,融進我的心裏。來來去去,壹塵不染地清洗自己塵封的心靈,沏壹壺清茶,在滿是清香的房間裏,就在窗外,壹起細細品味昨日的剪影,燈下的孤獨,古今的情懷。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壹種安靜而又貪得無厭的心情。古書翻開幾頁,微微發黃的書頁上清晰地鐫刻著遙遠的回憶,壹種心境,壹種世代綿延的心境,在穿越歲月的煙塵後,用線裝輕輕裝訂成壹本珍本,流傳至今。逝去的歲月,翻開的書頁裏有幹凈安靜的燈光,精致的詞匯是壹些精致自足的靈魂。
我們在夜晚獨自思考,我們在書頁中苦苦搜尋,思考著永恒的命運。尋找最初真誠的悸動,其實人生也是壹本書。生活在城市裏的人,需要壹些古典的心情,溫柔的心情,壹顆汙染後依然能平靜的心去讀余味。人生攤在桌上,歲月在窗外流逝。獨坐燈下的人,不是路人,是歸家的人。
時光荏苒,夜色如墨,身邊的呼吸漸漸入睡。而我總是倚在床上,點上燈,依然讀著字,就像讀著春天的鳥語花香。看夏天的雷聲和雨聲。秋天看梧桐落葉。冬天看冰封雪雕。我讀不夠溫柔,如洪水淹沒我所有的感情。
歲月悠悠,把我的愛送進書裏,我永遠不會寂寞。我與文字有壹個永恒的盟約。當事情發生變化時,她安慰我。逆境中的悲傷。她解除了我的憂慮。
(標題未知)
祝新
古代名人愛把書比作朋友。金英有句話:“不讀書,會得到壹個好朋友;如果妳讀書,妳會遇見壹個老朋友。”考爾德還說:“除了選擇好朋友,就是選擇壹本好書。”有書為伴,孤獨也是壹種享受,孤獨也會覺得充實。
古代人刻苦學習的故事很多。孫敖的《懸梁》、蘇秦的《刺股》、孔子的《邊巍三絕》、匡衡的《偷墻光》,都是努力的例子;陶淵明說:“妳用功讀書,卻不想知道多少。每次我知道壹些事情,我都會高興得忘了吃飯。”柳永說:“我不會後悔腰帶漸寬,我會為伊憔悴。”也是勤奮的典範。勤奮像壹把金鑰匙,能打開知識的寶庫;它也像奔騰的瀑布,可以打開智慧的大門。閱讀需要選擇。如果妳被書征服了,就像培根說的,把自己的大腦當草,讓別人的思想像馬蹄鐵壹樣踐踏。那樣的話,再好的書也會失去魅力和價值。
壹本好書就像壹盞神燈,但它照亮的不是黑夜,而是追尋者的心靈。正如培根所說:“讀書是為了塑造完整的人格。”當然,還有壹本大書,是每個人都需要孜孜不倦讀壹輩子的。它是社會的活書。盧梭說:“社會是壹本書,事實是教材。”是的,真相總是包含在壹個小故事裏:壹個丈夫因為壹場意外變成了植物人,當時他剛結婚三年。年輕的妻子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所有重擔,盡壹切努力喚醒丈夫。也許愛感動了上帝。15之後,丈夫慢慢清醒過來,但更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丈夫在15期間失去了所有記憶,甚至連妻子的臉也完全忘記了。15年,15年,是壹個女人的青春,傾註了壹個女人全部的愛!但妻子只是淡淡地說:“我不後悔。”我用15的尺度來衡量自己的良心,遠勝於用壹輩子的恥辱來譴責自己的良心。“就是這樣壹個良心的標尺,讓我至今震驚。
生活也是壹本書,妳需要壹字壹句地咀嚼它。我們要細細品味優美的詞句,微笑著理解幽默的話語,細細琢磨名言和哲理。人生的大起大落能教會妳承受嗎?生活的打擊能教會妳堅強嗎?社會的多樣性能教會妳選擇嗎?妳能學會欣賞美麗的風景嗎?時間的流逝能教會妳珍惜嗎?……
把生活當做壹本書來讀,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保持壹顆平常心,不要抱怨自己看不懂,生活就是這樣,需要妳慢慢去體會。
讀書是享受。把社會和人生當書讀,理解多了,收獲也多了。
關於閱讀
葉文玲
父母養育身體,書籍鑄造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說,書就像我們的第二個父母。
讀書給人的快樂是任何衣食住行豪宅都比不上的——吃壹道妙菜,壹會兒好吃;穿漂亮的衣服,壹會兒好看;讀壹本有用的書將使妳受益終生。
不學習的人和沒有朋友的人壹樣孤獨。沒有朋友的人的孤獨可能是暫時的。如果人不愛讀書,那麽這種孤獨和貧窮將是終生的。
文學的魅力是無窮的,書中的世界是最大的。
頓悟是人精神上升時的飛躍,書籍是保證飛躍的極點。
書籍是夏天的陰涼,冬天的炭火,是治療癲狂自大的良藥,是心靈的伊甸園。
希望世界上無盡的書籍成為世世代代的伴侶。
富蘭克林的閱讀方法
薛明
19世紀美國大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讀書是我唯壹的娛樂。我從不把時間浪費在酒店、賭博或任何不良遊戲上;為了事業的辛苦,是必須的,孜孜不倦的。”他就是這麽說這麽做的。富蘭克林出身貧寒,從小沒怎麽上過學。12歲進印刷廠當印刷工。他的閱讀方法是:
1.借。因為家境貧寒,做印刷的工資又低,他就向自己認識的幾家書店的學徒和壹些藏書很多的人借書。借完後,他趕緊回家,點了壹盞小油燈看書。讀累了,他用冷水洗了把臉,坐下來繼續讀,直到讀完。第二天,他準時把書還給朋友。朋友們稱贊他是個守信用的“讀書迷”。
2.挑吧。富蘭克林不僅借書看,還買了優秀的書。在看他買的書時,他總是速寫,圈出最精彩的字、詞、句、段、名言。他讀過許多書,如電學、地理學、植物學、數學、化學等。,還有幾筐剛摘抄的讀書筆記。
3.回來了。富蘭克林有閱讀的好習慣。我會記住壹篇好文章的精彩部分。並且反復背誦,讓自己脫口而出。
讀出聲音。
前崗
我們中國把“讀書”叫做“讀書”。顧名思義,“讀書”就是把書大聲讀出來。妳看,“書聲”“抑揚頓挫”這幾個字,都是在描述老壹輩人的閱讀情況。我贊成大聲朗讀。
我的母校杭州西湖小學,有好幾個語文老師都是從部隊文工團轉業的。他們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我的班主任布青蓉先生就是其中之壹。當她站在講臺上帶領我們動情地朗讀課文時,常常會讓我們想起她家墻上那張布女士在臺上宣布謝幕的照片。就像壹個導演訓練演員壹樣,她嚴格地(甚至過分嚴厲地)要求我們朗讀和背誦。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她是如何教我們讀課文的,比如《又被狗咬了》、《大嫂》、《別送妳了》等等。——課文記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是那感人的語氣。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基調”,真正優秀的作品像音樂壹樣美。
老作家孫犁寫過壹個中篇小說叫《鐵木前傳》。在作品的結尾,有這樣壹段話:
童年,妳的整個經歷,毫無疑問,就像壹只小船,航行在滿是春水的河流中。回想起來,人的心情總是無憂無慮的,活潑的。然而,在妳鼓鼓囊囊的白帆上,卻沒有風雨沖擊的痕跡?還是妳勇往直前的船頭還沒有被上遊的礁石阻礙?關於妳的回憶,就像妳的負荷,有時輕松,有時沈重!
《鐵木前傳》我看了很多遍,每壹遍,我都要把結局念出來。正是在閱讀的樂趣中,我體會到了孫犁語言的清新。
我也喜歡看壹些優秀的新聞作品,比如華山的《英雄十月》。
我記得壹位老同誌曾經告訴我,中國文學有壹個突出的美學特征:訴諸聽覺。不言而喻,詩歌這種由劇本發展而來的小說,也清晰地保留了聽覺藝術的特征,如理解、流暢、朗朗上口等等。
其實比中國的作品還多。不久前,我聽到我的壹個鄰居用俄語背誦萊蒙托夫的抒情詩。音調如此美麗迷人,以至於我的鄰居堅持認為俄語是世界上最有節奏的文字。
其實不止是“文學”。好的演講、好的報紙演講、好的日記、信件甚至好的理論書籍,都能讓人在聽覺上感受到美。
朗讀,也就是說要從小培養這種美感。
我將永遠感激我親愛的蔔老師,是他讓我和我的同學們從小接受了嚴格的閱讀訓練。長大後開始寫作,少年時讀過的書的押韻和旋律都會縈繞在耳邊。
當然,有些“聲調”最終會顯得過時,束縛自己的寫作。然後,拿起新的優秀書籍,重新閱讀,去尋找新的魅力,新的音色。不用說,還是要“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