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科學壹詞的來源
科學壹詞,在英語中,源於拉丁語scio,後來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為今天的寫法。它的本義是“知識”和“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諭吉把“科學”翻譯成“科學”。1893年,康有為引入並使用了“科學”壹詞。嚴復在翻譯《進化論》等科學著作時,也使用了“科學”壹詞。從那以後,“科學”這個詞在中國被廣泛使用。
為什麽這麽叫?科學的本義是系統的知識。我想也許,在19世紀,科學已經成為壹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它被分成了許多專業,而這些專業並不像其他知識那樣相互關聯。除了專業概念,基本概念是壹樣的,基本方法也是壹樣的。“分支”是分類或層次的意思,所以我覺得科學對應“科學”更合適。
中國古代關於科學起源的各種經典名著等都是關於探索科學規律的信息記錄!祖沖之的古代數學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漢代的指南針、羅盤等。,都是《黃帝內經》典型的醫學成果!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科學傑作!但就科學這個詞來說,可能還是舶來品!
中國的成語“無名”,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所有的典籍和傳記,都是中國古代人類社會科學探索的記錄!從司馬遷開始,史記就是根據歷史人物傳記來編寫的,記錄了漢代以前文字資料的所有可辨認的歷史記載!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傑作!
(二)科學的基本定義
基本定義——科學是崇尚真理和真理的人。它無止境地探索和實踐,分階段地接近真理,解釋和揭示真理的階段性、發展性、歷史性、辯證性、普遍性、特殊性和信息性的特征,盡可能不包含矛盾的知識體系,是壹項永遠造福人類社會的崇高事業。
總的來說,科學是壹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也有悖論!換句話說,不同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混淆,被認為是矛盾的!其實體現的是對事物不同復雜方面的科學認識!
只要從事科技工作的同誌都很清楚,建立最初的概念、假設、設想是很難的!所以,對於科學本身的原始概念,對於世界上任何壹個頂尖的科學家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給科學壹個基本的定義是需要勇氣的!需要勇氣!我們也需要關註人類命運的高境界!
事實上,在此之前,由於科學壹詞從未被嚴格定義,所以會引起壹系列的混亂和不必要的爭論。比如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中醫是科學嗎?科學和偽科學有什麽區別?科學和宗教的區別是什麽?等壹下。而且這些問題非常非常吸引人。因此,時代要求我們盡快給出壹個恰當的定義來解決這些爭議。
在這個定義中,“盡可能接近真理,不包含自我矛盾”這個屬性是我自己加上去的,因為這是為了明確科學的含義,也就是明確科學是壹個什麽樣的知識體系(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麽很多書不敢明確加上)。當然,“矛盾”指的是邏輯矛盾。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最初的認識。作為壹門實用性很強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組織性和結構性。在這壹點上,任何壹部經典著作在某種程度上都有這個特點,古代最著名的就是《幾何》。中國古典作品中最有條理的可能就是我的無知,我認為《橘子》(壹本棋譜)中的秘密對我的影響最大。然而,科學的知識體系並不像某些知識體系那麽小,討論的範圍那麽窄,而是壹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涵蓋壹切。如此龐大的系統仍然需要維持強大的秩序和結構,這是獨壹無二的。但是知識體系並不是只有壹種,所以需要明確科學是壹種什麽樣的知識體系。定義前面部分給出了定義,跳過壹段再討論。
人們早已認識到科學是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壹步深化。而這也是缺乏教育的人難以理解的。書本上表達的知識怎麽可能是壹種社會活動?無法被別人理解,也無法被別人反復驗證。這本身不是知識。為什麽要強調它的社會性?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理解比其他的要嚴格得多。無論對於巫師、宗教人士、平民還是科學家,知識都是指正確的陳述和正確的預言,即知識就是人們認為的“真理”。但只有科學家非常嚴格地審查“真理”。我們不僅要看它最初的陳述(通常稱為公理)是來自直覺、實驗還是有充分的理由,還要仔細考察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考察它推導出的任何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壹系列的工作不是沒有經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夠完成的,所以需要教育,需要眾多科學家的合作,需要普通大眾的理解和支持。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的復雜性越高,其社會性就越強。
“接近真理”強調科學的特性。相對於其他,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建立在沒有預見的前提下的。同時,科學也非常重視繼承和借鑒!認為壹切知識都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科學雖然追求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統壹,但畢竟主觀世界和客觀存在不是壹回事。再正確的知識也只是趨近於對世界的描述,而不是對客觀世界的描述。例如,理想氣體模型可以非常好地描述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性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範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只是近似地描述了水蒸氣這樣的真實氣體。科學家從壹開始就知道他們的理論是近似的,所以他們從不指望從他們的理論中得出的結論與現實世界沒有任何誤差。壹切知識都是人為的,都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就算真的有外星人,也可能只是比地球人進化得更厲害,他們也會錯。自然的秘密存在於自然本身,自然以自己多樣的特點表達出來,但不會通過上帝之口以文字的形式清晰地表達出來。可見,“最接近真理”這個詞既強調了科學的嚴謹性,也強調了科學對於認識世界的意義。
“盡可能不包含自我矛盾”這壹屬性體現了科學對完美的追求,強調科學也有壹個成長的過程。普通人經常犯錯,偉人也會犯錯。像牛頓、愛因斯坦、馬克思這些最受尊敬的人物也有錯誤的理論。羅素的作品經常描寫偉人的矛盾。比如提倡節育的馬爾薩斯,四年增加了三個孩子;主張無為的叔本華對已故的榮譽欣喜若狂;被稱為實驗科學鼻祖的培根,並不知道治療他的哈維發明了大血液循環理論。偉人尚且如此,要把偉人智慧的科學內容全部不矛盾地收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體系越大,越難無錯,尤其是新學科,需要時間檢驗。任何科學都有壹個成熟的過程。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原來的科學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是壹種近似,無限提升時可能會有矛盾,而科學絕不會假裝看不到,而必須解決這個矛盾,使科學向前發展。邁克爾遜實驗引起的相對論,黑體輻射實驗引起的量子力學,巴伯悖論引起的數學革命,都是排除了那些矛盾後發展起來的。
(3)《科學》是同行評議期刊,發表最優秀的原創研究論文,總結分析當前的研究和科學政策。
該雜誌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0000美元創辦,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官方出版物。年度***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萬份。
大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費、評論費和發表費。然而,科學雜誌發表的稿件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有三個: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網絡版的訂閱費,以及廣告費。
《科學》雜誌屬於綜合性科學雜誌,其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也適合壹般讀者閱讀。“發展科學,服務社會”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和《科學》雜誌的宗旨。
在國際上,科學雜誌的主要對手是英國倫敦的《自然》雜誌,該雜誌創刊於1869年,發表了大量達爾文、赫胥黎等大師的文章。在21世紀的前四年,他們激烈競爭成為第壹個公布人類基因排列圖譜的人。
《科學》雜誌主編唐納德·康尼迪(Donald Conidi)畢業於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是斯坦福大學的第八任校長,也是著名的環境科學教授。
科學雜誌的官方網站:http://www.sciencemag.org科學雜誌是壹份國際科學周刊,由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出版,並得到斯坦福大學HighWire出版社的協助。
(四)《辭海》對“科學”的闡釋
科學是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社會意識形態之壹。
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概括和貫穿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
根據與實踐關系的不同,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
科學來源於社會實踐,並為社會實踐服務。它是壹種革命力量,在歷史上起了推動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科學的發展和作用受到社會條件的制約。現代科學正沿著高度分化的綜合學科方向蓬勃發展。
(五)將科學解釋為形容詞
科學的。舉例:①這種方法很科學;(2)科學的* *生產主義;③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