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什麽意思?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什麽意思?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意思是有人曾經做過壞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各種壞事都不再做,壹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獲得吉祥喜慶,這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

出處:

這是唐朝白居易當年擔任杭州市委書記兼市長時的故事。他聽說市外有高僧,在樹上搭建鳥巢修行,人稱“鳥巢禪師”,於是前往請教。請教了不少問題,很具智慧。這是其中之壹:

白問:請問大師,什麽是佛教?

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壹切給別人帶來不利的事情不要去做,壹切能幫助別人的事情都歡喜的去做。要想別人好,先自己做好,這就是佛教了!)

釋義:

大家壹定要記住不論做什麽事情都要如履薄冰,話不能亂講,事情不能亂做,要懂得用自己的智慧來衡量自己所做的行為,不是妳要做什麽就可以做什麽的。現在是末法時期很多人披著佛法的外衣出來做事,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學的很不錯,在社會上學佛學了很多年,而效果如何呢?所以,真正的菩薩化身或使者都是用佛法來救人,都是以慈悲為懷。而且身上壹定有護法神。其實,有些經非常好,但是隨著天時的變化,學習經文的方法也在變化。這絕對是真的事情。只要是正的東西就會受到推廣和接受,只要是正的東西菩薩都會保佑。記住,修行壹定要懂得正見、正信、正思維、正念、正定,從中壹定能得般若智慧。

評語:

每個人看問題的方法不壹樣,站的角度不壹樣,得的結論自不相同;刺激相同,反應各不相同。所以壹個人肯多作自我檢討,萬事都可變成自己的 借鑒,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內省”就是壹種“反己” 功夫。但是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往往是相反的,遇到了種種矛盾往往埋怨對方, 碰見了沖突,總是指責對方,什麽事總是自己對,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這種人對物質利益顯得自私,在人際交往上同樣自私。因為不能自省,所以 總覺得不平衡,總難進步。又如報紙經常報道犯罪事件,有的人反對繪聲繪 影報道得太詳細,認為如此等於在教有犯罪傾向的人去摹仿作案。奉公守法 的君子看到,卻引為壹大鏡鑒,而對不知自省的人來說,就只知埋怨。指責 或者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