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求莊子孟子韓非子列子論語戰國策的寓言。

求莊子孟子韓非子列子論語戰國策的寓言。

莊周《夢蝶》與郝亮之爭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壹只蝴蝶,他很放松,很舒服。這時候我完全忘了我是莊周。我醒了壹會兒,對自己或者莊周感到非常驚訝和困惑。仔細想想,不知是莊周夢見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變成了莊周?

這個故事壹般被稱為《莊》。在壹般人看來,壹個人清醒時的所見所感都是真實的,夢都是假象,不真實。莊子不這麽認為。雖然,醒是壹種境界,夢是另壹種境界,兩者不同;莊周就是莊周,蝴蝶就是蝴蝶。他們也不壹樣。但在莊周看來,它們都只是道運動中的壹種現象、壹種形式、壹個階段。

壹個簡單的故事,既展示了壹種如夢似幻的人生態度,又揭示了形而上的“道”以及莊周與蝴蝶的形而上關系。物質的壹切,雖然千變萬化,卻只是道的物化。莊周和蝴蝶本質上都是道,沒有區別。這就是所謂的“吳起”。

《莊子》裏還有壹個著名的故事,叫做“浩梁之辯”。莊子和他的朋友惠施走在濠水的壹座橋上。

莊子看著水裏的蒼跳魚說:“蒼跳魚在水裏無憂無慮,這是魚的幸福。”

惠子說:“如果妳不是魚,妳怎麽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如果妳不是我,妳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說:“我不是妳,雖然我不認識妳;妳不是魚,毫無疑問,妳無法知道魚是否快樂。"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始的話題。妳問‘妳怎麽知道魚是快樂的’,說明妳肯定了我知道魚是快樂的。

惠施是先秦諸子的代表人物,他與莊子既是朋友又是敵人。《莊子》壹書記載了他們之間的許多爭論,這只是其中之壹。這個故事非常有名,受到國內外讀者的贊賞。他們的辯論誰對誰錯,誰輸誰贏,歷來見仁見智。著名學者研究邏輯。從邏輯上來說,似乎惠施占了上風,因為人和魚不壹樣。人怎麽才能知道魚的心理?但從審美體驗來說,莊子也是有道理的。人可以通過觀察來體驗任何動物的動作、表情、痛苦或快樂。

唱《敲打盆子》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吊著它,莊子在鼓盆裏唱歌。惠子說:“大兒子和睦相處,白頭偕老就夠了。死而不哭也不錯。用鼓和鍋唱歌也很棒!”莊子說,“不然。有始有終,我不能壹個人!審其始無生,非徒無生,非徒無生,非徒無生。雜在芒和芴之間,它化為氣,氣化為形,它化為生,現在又化為死,和春夏秋冬四季壹樣。人躺在巨大的房間裏,我抱著它哭,以為自己活不下去了,就停下來了。"

這段話摘自《莊子內篇》,描述了莊子對生死和人生的看法。莊子的妻子死了,送葬者看到莊子坐在棺材上,光著頭,光著腳,敲著壹個破陶罐,邊敲邊唱。莊子說:“人無生命,混於混沌混亂之中,漸漸產生氣,氣已聚為人形,人形成了生命。現在人死了,只是恢復了本來的樣子,和春夏秋冬的循環是壹樣的。現在老婆只是睡在天地間。如果我在她身邊哭,我不知道白人的生活是什麽樣的,所以我不會哭。”

(A)人、蝴蝶和魚的故事

這是人類幾千年來頭疼的問題。莊子有壹天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壹只蝴蝶,扇動著翅膀,穿梭在花叢中。他在花瓣和樹葉之間放聲大笑。夢醒之後,莊子如濃雲:是我的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變成了我?如果我變成壹只蝴蝶,為什麽我會感受到飛翔的獨特快樂?如果蝴蝶夢變成了莊周,為什麽這壹切會出現在莊周的記憶裏?

這個孤獨的夢是無法形容的。成為中國永恒的浪漫。許多年以後,壹位名叫李商隱的青衣詩人唱道:壹個本該永恒的瞬間,不知不覺地來了又去。李商隱的表情極其滄桑。

“水裏的魚多快樂啊!”莊子穿著自己的草鞋,站在水邊長長地嘆了口氣。

“妳又不是魚,怎麽知道魚是快樂的?”惠施問他。

“嗯?”莊子認真地問:“妳不是我。妳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總是主觀客觀的,這只是壹種主觀概率。站在歷史之外,妳可以肯定某些事情會發生,但如果妳袖手旁觀莊子的池塘,妳會知道本來有無盡的選擇。

莊子的思想穿越了水和時間,與魚融為壹體。水像戀人的手壹樣緩緩滑行,岸上的莊子在水中無比快樂。是的,我知道,遊泳是快樂的。岸邊的花靜靜地綻放,熱烈地親吻著蜜蜂。它也是快樂的。水面上的惠施有點憂郁,但他也是快樂的。

“更奇怪,妳又不是我,妳怎麽知道我開心?”惠施生氣了。

“我知道,”莊子笑著,擁抱著水底的魚。“我知道,妳別跟我爭,我知道妳開心。”

因為感知。因為感情。“小婷,所以在魚,魚又忘了小婷;說話的人太在意了,以至於忘了驕傲地說出來。”我知道,所以我忘了我知道什麽,怎麽知道的。

世界是這樣的,因為我希望它是這樣的。如果不是,我就不能站在這裏觀察了。我是世界的公理,永遠不會被證偽。

不要說對錯,這是哲學。

(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我們珍惜生命,因為生命中有死亡。我們珍惜愛情,因為它會變成背叛。但是,珍惜了,就不會死嗎?愛情會天長地久嗎?

莊子說:“妳的身體不是妳有什麽,而是天地之形;活人,借的。”

生命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暫時借用的身體,我們不能濫用。遲早,我們要把自己還給看不見的上帝。妳和這個身體所擁有的壹切,最終都會像水壹樣蒸發,像河流壹樣消逝,像夢壹樣不可追蹤。妳珍惜也好,揮霍也罷,都不足以改變這個結局。誰偷鉤誰受罰,誰偷國誰受罰。沒有區別。2400年前的莊子傷心地沈思著:那麽,思考與不思考有什麽區別呢?有沒有我,宇宙最高神的看法有什麽不同?

當然,莊子是個無神論者,但我相信,當他面對浩瀚蒼穹,面對生死離別時,他壹定會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裏?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壹條魚搖著尾巴遊過來,乞求莊子的愛。莊子敲了敲魚的頭,告訴它:有了就沒了。沒有生的快樂,就沒有死的痛苦。所以,有就是失去,死就是活著。最終,我們會在時間裏失去彼此。為什麽我們要走那麽多彎路?結局明明就在前面,還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到達。

他告訴魚:妳最好回到海裏去。這條河很長,這個湖很寬。生活只是壹次經歷。

他的妻子死在他的懷裏。在千千的壹萬年裏,這個由大自然安排的獨特的會議結束了。幾個小時前,她還在勸兒子學習,用樹葉和紅薯煮粥。莊子看著她冰冷的臉,笑了。他放下妻子,敲著盆,在歌市裏放聲歌唱。

“妳怎麽了?”有人問。

“哦,我老婆死了。”他說,繼續唱。

莊子看著天空。頭頂上的雲不停地變化,太陽發出美麗的光輝。他看到他死去的妻子,慢慢擴散,變成他周圍的雲、泥、陽光和空氣。

“人們躺在壹個巨大的房間裏,但我不可能和他們壹起哭。”

莊子喃喃地說,妻子睡在天地大房裏,要永垂不朽了。她再也不會有貧窮和痛苦了。這是她的家,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家,所以我要為她慶祝。

幾千年像鳥兒壹樣落在他頭上,他突然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死亡壹直隱藏在生命中,死亡意味著永生。而人,無論如何是得不到道的,因為人有知覺,有形,有質。只有死亡才能做到。他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看著自己微笑。

(3)在有權有勢的人的冷眼中目中無人

莊子壹生忠於自己。他穿著打了補丁的衣服穿過皇宮,向王子們展示他的劍。他與森林中的屍骨和河裏的漁夫交朋友,深情地凝視著鳥兒和青草。他向人借錢的時候,依然不放棄骨子裏的驕傲——妳可以不借給我,但妳騙不了我。他笑著說,魚渴了,妳只要給他喝壹口水就行了,不用去吸引大海。

莊子的哲學好像和魚有很大關系,讓我們聞到了海鮮的美味,不像孔子有壹股腐爛的味道。

他從骨子裏看不起金錢和名譽。擠膿的得車;舔痔瘡的得五輛車。妳那麽多車,給官員舔過幾次痔瘡?看這種書,讓人覺得夏天的汗都沒了,腋下有風在吹。

他自己編草鞋吃米。我想他在編草鞋的時候,嘴裏壹定還在哼著壹首優雅的小曲,心裏得意極了。如果他在照片裏呢?那麽如果有八個廳、廳、客廳呢?如果說人有精神不朽的追求,那麽物質不過是壹具腐爛在貓頭鷹口中的陳年腐屍。

“別跟我說什麽當官的!”他捂住耳朵。“與其炫耀殘疾,不如拖著尾巴在泥裏。”我是壹只烏龜,所以妳最好讓我在泥裏爬,這樣我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關心這個世界和我自己。

莊子留給我們的只有三十三篇散文。魯迅說他“汪洋為君,風度翩翩,晚周諸子之作,不可為先”。我覺得很幸福。

當然,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他的衣襟,他的精神和思想,依然在天空之上,俯視著眾生的寂靜。

穿著破涼鞋,

他問他:“妳老公怎麽這麽累?”莊子回答說:這裏和那裏有疲勞但貧窮!學者有理想卻不能實現,這叫疲勞;衣服和舊鞋穿壞了,那叫窮,不是累。我現在處在壹個迷茫的時代。我怎麽會困呢?

宋朝有壹個人名叫。

曹尚的人曾經為宋王出使秦國,隨行的有100多輛車。回到宋國後,他們對莊子說:妳住窮巷子,妳住窮巷子。妳靠編草鞋過日子,面黃肌瘦,這是我所不能及的。而且我看到萬乘之君弄了100多輛車,這是我比妳的優勢。莊子回敬道:“聽說秦王病了,請了大夫。能治好他毒瘡的可以得到壹輛車,用舌頭舔他痔瘡的可以得到五輛車。疾病越低,他們能得到的車就越多。妳可能會用舌頭舔痔瘡。妳為什麽得到這麽多汽車?快走!”

莊子壹生生活貧困。不是他沒有機會做官,過上優裕的生活,而是他不想做官。莊子的才華遠近聞名。楚王聽說了莊子的才華,就派了兩個使者來聘請他當屠夫。莊子對使臣說:壹個女兒當然是有利可圖的,壹個屠夫也可以算是壹個官員,但是妳沒見過用長處的那個?雖然總是給它好吃好喝的食物,給它穿上華麗的衣服,但壹旦把它作為祭品帶到祠堂,它就像壹只孤獨的豬,根本不可能。走開,不要玷汙我。我寧願在渾水裏玩遊戲,也不願被當權者束縛。我不想壹輩子做官讓自己精神愉悅。莊子的好朋友惠施經不起財富的誘惑,走了。

魏拍片,莊子想見。有人挑釁惠施說:“莊子要給妳拍寫真。”惠施慌了,在中國找了莊子三天三夜。莊子去嘲笑惠施說:“南方有壹種鳥叫鳳凰。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因為梧桐樹無人居住,不是因為它不吃竹子,不是因為它不喝甘甜的泉水。壹只貓頭鷹發現了壹只死老鼠,對著飛翔的鳳凰大叫!現在妳想用妳的郭亮嚇唬我嗎?”莊子把自己比作高貴的鳳凰。在他看來,總理這個職位就像壹只爛老鼠,根本不值得重視。

莊子之所以寧願清貧也不願為官求財,是因為他痛恨虛榮的封建制度,對當時的社會有著強烈的不滿。為了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汙,莊子後來做了隱士,以示憤世嫉俗,痛恨權貴。

削粉筆的故事。

惠子是莊子最好的朋友。惠子死後,莊子去參加了葬禮。在惠子的墳墓前,他轉向他的追隨者說:“楚國有壹個人。有壹天,他在揉粉筆,壹滴蒼蠅翅膀那麽大的汙泥濺到了鼻尖上。他讓壹個工匠幫他剪下來。工匠揮舞著斧頭,嗚咽著,用手劈了下去,完全去除了泥滴,鼻子沒有任何損傷。那人也很勇敢,站著不動。宋聽說了這件事,就把工匠叫來說:“給我試試。”石匠說:‘我以前還能砍,但是我的對手已經死了!現在妳叫我剪,我不敢,妳會害怕的。”自從惠子先生去世後,我就沒有對手了,我也沒人可談了!”(《吳旭·桂》)

惠子死後,莊子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在這個簡短的寓言中,流露了純真真摯的感情。能寫出這種滑稽的寓言,來比喻他與死者的友誼,以及兩者之間的熟悉和了解,這樣的神來之筆,莊子做不到。

麻雀跳過橫梁也很好玩。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自由行》。

蟬和斑鳩並不知道鯤鵬翺翔的真相。他們見大鵬費了這麽大力氣往南飛,冷笑道:“我壹下子就飛起來了,落在樹枝和橫梁上。盡管如此,有時我還是不能在上面飛行。當我累的時候,我不得不倒在地上休息。為什麽非要花那麽大力氣飛到萬裏之外,跑到南方去?”

壹個人去郊區,壹日三餐,回到家肚子還是很飽。壹個人要走壹百裏,需要連夜準備食物。如果要遠行千裏,需要準備三個月的食物。換句話說,工作越大,需要做的準備就越多。蟬和斑鳩怎麽會懂這麽大的道理?

也就是說,懂小道理的人不懂大道理,短命的人不懂長命的人。妳怎麼知道?不看的話,蜉蝣裏的木耳永遠不知道還有壹個月三十,夏天唱歌的蟬永遠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春天和秋天,因為他們的生命太短暫了!楚南有壹種龜,五百年為春,五百年為秋。古代有壹種香椿,以八千年為春,以八千年為秋。彭祖在古代是壹位長壽老人。據說他活了800歲。壹般人都想比他活得長,不可悲嗎?

商湯國王和季夏也講過類似的故事。當時他們在討論上下兩邊有沒有余量。季夏說:“在寸草不生的遙遠北方,再往北,有壹片廣闊的海洋。它叫天池天池裏有壹種魚,寬幾千裏,但沒人知道它的長度。這條魚的名字叫鯤。還有壹種鳥叫鵬,背如泰山,翅如烏雲遮天,鬥在天空中,盤旋高達九萬裏。駕著雲,載著藍天,然後向南飛,它要去南海。麻雀看見了,冷笑道:‘它要去哪裏?我壹起飛就飛,到了幾尺的高度就下來,在蒿草之間飛,這是飛行的極限。“它要去哪裏?”而這就是大事小事的區別!"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做行政長官的聰明,有統壹鄉村人民的性格,有做郡主的德行,有做壹國之君的能力的人,大概都認為自己是小鳥,以為自己已經到了極限。但是宋會嘲笑他們。宋是壹個有崇高境界的人。全世界的人都會不歡喜地贊美他,全世界的人都會詛咒他,他也不會沮喪。他深諳內外之別,榮辱之境,口若懸河。這可以說是結束了!他這輩子已經到了粗心大意的程度了。但是他還是有壹些缺點。

這個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它告訴人們不要用自己的光去衡量世界,不要用自己的知識去限制世界。世界很廣闊,事情很多。用自己的觀點看世界,不僅看不懂世界,還會鑄成大錯。就像蟬、斑鳩、麻雀都無法理解大鵬為什麽要飛壹樣。

最好是自由的海龜。

有壹天,莊子在漩渦水中釣魚。楚王任命的兩個大夫來聘他,說:“我王久聞賢先生的威名,想厭倦國事。王詵先生高高興興地出山,以為國王分憂,百姓謀幸福。”莊子不理桿子,淡然說道;“聽說楚國有只烏龜,被殺的時候已經三千歲了。楚王珍藏竹盒,用錦緞覆蓋,供奉在廟裏。請問二醫,這只烏龜是寧願死後留骨,還是寧願活著的時候偷偷摸摸的在泥裏拖著尾巴?”第二個醫生說:“自然,我願意活著在泥水裏搖尾巴。”莊子說:“兩位大夫,請回家吧!我也願意拖著尾巴在泥裏。”

像對待爛老鼠壹樣對待有權勢的人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任丞相,莊子想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趕緊向惠子報告說:“莊子來代替妳了。”惠子很害怕,想阻止莊子。他派人在全國搜尋了三天三夜。沒想到莊子淡定地來拜訪他,說:“南方有壹只鳥。它的名字叫鳳凰。妳聽說過嗎?鳳凰展翅高飛。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活,不踏實不吃;除非是甘泉,否則不要喝。這時,壹只貓頭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壹只腐爛的老鼠,正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去保護那只腐爛的老鼠,這是多麽可笑。莊子擡頭看著惠子說:現在妳也想用妳的郭亮來嚇唬我嗎?

出爾反爾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的同源論。

有壹年,收成不好,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在食物不夠了,所以我們必須節省壹些食物。”每天早上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麽樣?猴子們非常生氣,喊道:“太少了!為什麽早上沒有比晚上吃的多?”養猴子的人趕緊說:“早上吃四個,晚上吃三個怎麽樣?”猴子們聽到這些都很高興。他們覺得早上吃的比晚上多,贏了。

其實橡子總數沒變,只是分配方式變了,猴子們化怒為喜。追求名利和現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屬性,卻不知道事物本身是有同壹性的。最後像猴子壹樣,情不自禁的被薄情和善變蒙蔽了雙眼。

朝三暮四的初衷是通過改名字讓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18宜川先生語》:“聖人若不知,聖人之心是後世之術乎?”遺憾的是,後來使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知道朝三暮四的由來,把它和“朝三暮四”混為壹談。後者指戰國時期,秦、楚兩個大國對立,壹些弱國壹時倒向秦、楚。就像十年前美蘇爭霸期間,壹些非洲國家有時投靠美國,有時投靠蘇聯。與此無關,但時間久了,大家就習慣了把“朝三暮四”理解為無原則、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