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農”字開頭的成語。
帶有“農”字的成語:
讀音:gǔ jiàn shāng nóng
釋義:谷:糧食。指糧價過低,使農民受到損害。
造句:
1.谷賤傷農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國歷代統治者對這壹點都很重視。
2.既防止“米貴傷民”,也要防止“谷賤傷農”。
3.包括周望軍在內,許多中國官員擔心“谷賤傷農,米貴傷民”。
4.如果是在二十世紀,我壹定會非常著急,因為谷賤傷農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5.他建議,調控既要防止“米貴傷民”,也要避免“谷賤傷農”。
讀音:yù bīng yú nóng
釋義:寓:寄寓,包含。指給農民以壹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
造句:
1.古者寓兵於農,有事則戰,無事則耕,暇則講武。
2、五是推行“保甲法”,即寓兵於農,於1070年開始,在鄉村設立保甲組織,規定每10家為1保,50家為1大保,10大保為1都保,全國保甲總數達到693萬人。
3、這壹時期的募兵,寓兵於農,兵農合壹。
4、此時老將軍的心卻異常平靜,他連上奏折反復陳明“寓兵於農、耕戰兩利”的策略。
5、至於務農兵即是寓兵於農,兵農合壹。
讀音:sī nóng yǎng wū
釋義:主管錢糧的官員壹籌莫展,無計可施。 形容國庫空虛,財政拮據。
造句:河流故道,可復不可復,尚不暇辯;據國計民生上立論,府庫日虛,司農仰屋,若再興大工,尤恐支絀!是顧及國計。
讀音:bù wéi nóng shí
釋義:違:不遵守。不耽誤農作物的耕種時節。
造句:
1.為了不違農時,部隊官兵利用假日幫助我們搶種玉米。
2.孟子說,不違農時,糧食就吃不完。
3.農家因地制宜,不違農時。
4.不違農時,減少誤工,也十分重要。
5.在農村工作,各級領導安排各項活動時,都要註意不違農時,俗話說“:人誤地壹時,地誤人壹年”。
讀音:shì nóng gōng shāng
釋義: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造句:
1.“士農工商”是傳統中國社會的核心結構。
2.凡人行運,最怕羊刃,主作事稽遲,士農工商皆厭之,經雲:“運行羊刃,財物耗散”。
3.也因此,士農工商,只有讀書才能光宗耀祖,若是做了商人,即便腰纏萬貫也不過卑賤之人罷了。
4.自古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士農工商的順序基本上沒有變動過,商人壹直被視為賤業。
5.士農工商,雖然商為末技,卻也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