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若狂 [ xīn xǐ ruò kuáng ]?
釋義:欣喜:快樂;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出處: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譯文:回望妻子兒女,也已壹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狂喜心情。
擴展資料:
近義詞
興高采烈 [ xìng gāo cǎi liè ]?
釋義:興:原指誌趣,後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後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誌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譯文:嵇康性格豪爽,所以作品興致高昂而辭采犀利。
引證釋義:茅盾《子夜》:“四阿二忽然對於曾滄海的威嚇全沒怕懼,反而興高采烈的說起來了。”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