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證明"姜是小的辣"如題 謝謝了
萬物本身自有特質,生姜初長甜脆而微辣,等到皮成深色,筋骨變硬,已經可以辣到人落淚,由此看來,老姜小姜孰辣,已經是個不辯都明的事實了。且慢,中國人的俗語成語,又何曾是借物止說於物的?說歷史,鑒人世,借古喻今,從來是天地萬物都可以拿過來使用的。比老姜辣還是小姜辣,又焉不是說人生經歷? 人中的“老姜”,是歷練過後,世事洞若觀火,以氣定神閑的內外修為去改換乾坤。妳看黃忠六十跟劉備,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為丞相,佘太君百歲掛帥。這些天地間的姜,到了垂垂老矣階段,才展現出“老辣”的風範。 不過,若所有人都信“姜是老的辣”,那世上就從不會有豪氣幹雲的少年英雄,也不會有明達銳利的神童。反正總要熬到“林花謝了春紅”的老姜年歲才能真正有所作為,小姜時節就輕言妄動,豈不是自毀前程? 但歷史的新芽超過舊枝,無非都是因為那幾個字: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老姜就壹定辣過小姜——布衣童子甘羅十二拜相,三寸之舌縱橫於列國;失怙之君康熙十四鏟除老姜鰲拜,盡顯少年英雄本色,而那二十二歲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將壹句“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念誦成千古的悠悠回腸。 我不相信,此時不辣,將來定然有屬於我辣的時代——“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前車之鑒仍然遊蕩在歷史的回聲中,“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又將壯誌難酬的悲憫付與了白頭翁。 我不相信,年歲到了就壹定能變成辣姜——妳看那人群中,暮氣沈沈毫無建樹的人,怎麽不是大多數? 姜是小的辣,是我們不必將壹句俗語註解成人生懶惰的借口,等到銳氣盡失才去做事,是不必懼怕周圍人對妳特立獨行的壓制,而成為順服的同謀。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壹瀉汪洋”,妳若是那沖勁兒未被生活磨去,心氣未被俗塵遮埋的小姜,當辣則辣,何待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