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專心致誌的古人典故

專心致誌的古人典故

專心致誌的典故如下:

壹、成語出處

戰國·孟子等《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壹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後人根據上述文獻中“其壹人專心致誌”壹句提煉出成語專心致誌。

二、成語典故

孟子說:“下棋,在技藝是比較容易的,可是如果不專心致誌地學,也是學不好的。”從前有個名字叫做弈秋的人,擅長下棋,全國沒有人超得過他。後來,有兩個人慕名而來,同時拜他為師。弈秋壹心想把自己的棋藝傳授給他們,講課特別認真。

可是,兩個學生的態度大不相同。壹個學生專心致誌地聽他講課,凡是老師講的,他都仔細聽著,認真記住,因此進步很快;另壹個學生表面上也在認真地聽課,而實際上思想很不集中,每當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都眼睛呆呆地望著老師,而思想早飛到室外去了。

他甚至有時候在想,如果這時有只天鵝從窗外飛過,用箭把它射下來多好呀!有時候又想別的事情去了。就這樣胡思亂想地混過了壹天又壹天,棋藝壹點兒也沒學到。老師弈秋講完課,就叫兩人對弈。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就對弈起來。開局不久,就見分曉:壹個從容不迫地能攻能守,壹個手忙腳亂地應付。老師壹看,兩人的棋藝相差懸殊。他對棋藝差的學生說:“妳們兩個人壹起聽我講課,他能專心致誌,而妳呢,心不在焉。”

兩個人在壹起學習,而且是同壹個老師教的,為什麽差距那麽大呢?難道他們的智力不同嗎?不是的!原因在於壹個人學習時專心致誌,而另壹個人不用心思罷了。

成語寓意和運用

1、成語寓意

該成語故事說明了學習態度的重要性,態度決定壹切。就像弈秋的兩個弟子壹樣,學習態度不同,所學到的知識也有所差別,而後他們的成功也壹定會有所差距的。無可置疑,專心致誌學習的那位學生壹定會在棋藝方面取到很大的成功的。

當壹個人全心思投進某事件裏時,他的神經細胞都會活躍起來,並變得特別的發達,這就是為什麽在專心致誌學習或做事的時候會事半功倍。這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誌,壹心壹意,不專心致誌便學不到真本領,也浪費時間,只有專心致誌,才能有所成就。

2、成語運用

聯合式;在句子中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壹心壹意,聚精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