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壹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壹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壹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壹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壹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壹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壹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誌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壹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南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壹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壹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鞠躬盡瘁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四川壹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壹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裏,由他裁決。諸葛亮是壹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壹面和東吳結好,壹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壹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壹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壹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壹句成語。(鞠躬,表示謙恭謹慎;盡瘁,是竭盡辛苦的意思;已,完結、罷休。)《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註引《普漢春秋》作“鞠躬盡力”,和“鞠躬盡瘁”壹樣,都是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師表》的最末壹句是:“臨表涕泣,不知所雲”。意思是說:寫到末了,我涕淚直流,痛哭失聲,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些什麽了。“不知所雲”後來成為壹句貶意成語,斥人說話或文章語無倫次、邏輯性太差為“不知所雲”。
吳下阿蒙三國時,據有江東六郡的孫權,手下有位名將叫呂蒙。他身居要職,但因小時候依靠姐夫生活,沒有機會讀書,學識淺薄,見識不廣。有壹次。孫權對呂蒙和另壹位將領蔣欽說:“妳們現在身負重任,得好好讀書,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是。呂蒙不以為然他說:“軍中事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開導說:“我的軍務比妳們要繁忙多了。我年輕時讀過許多書,就是沒有讀過《周易》。掌管軍政以來,讀了許多史書和兵書,感到大有益處。當年漢光武帝在軍務緊急時仍然手不釋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學。希望妳們不要借故推托,不願讀書。”孫權的開導使呂蒙很受教育。從此他抓緊時間大量讀書,很快大大超過壹般儒生讀過的書。壹次,士族出身的名將魯肅和呂蒙談論政事。交談中魯肅常常理屈詞窮,被呂蒙難倒。魯肅不由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以前我以為老弟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謀略罷了。現在才知道妳學問淵博,見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呂蒙笑笑:“離別三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今天老兄的反應為什麽如此遲鈍呢?”接著,呂蒙透徹地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還秘密地為魯肅提供了三條對策。魯肅非常重視這些對策,從不泄露出去。後來,孫權贊揚呂蒙等人說:“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自強不息,壹般人是做不到的。壹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後,更要放下架子,認真學習,輕視財富,看重節義。這種行為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
如魚得水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傑紛起,群雄爭霸,劉備為實現自己統壹天下的宏願,多方搜羅人才,特意拜訪隱居在隆中臥龍崗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誌,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與西南少數民族和好,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預言天下今後必將成為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聽後大喜,於是拜孔明為軍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復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壹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以後,劉備在孔明的輔佐下,東聯北伐,占荊州,取益州,軍事上節節勝利,勢力不斷擴大,最終與魏、吳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望梅止渴話說曹操帶兵走到壹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壹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壹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電影《上甘嶺》中,我們可愛的連長也成功地演繹了壹回"望梅止渴"的現代版。電影中有這樣壹個情節:在坑道裏嚴重缺水的危機情況下,連長給戰士們講述了壹個"梅子"的故事,引得戰士們壹個個都在吞口水。
樂不思蜀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選自《三國誌》)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妳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壹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壹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麽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妳說的壹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才高八鬥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大都描寫會(kuài)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於刻畫自然景物,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壹派。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註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壹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並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壹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壹次,他壹邊喝酒壹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有壹石(壹種容量單位,壹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其他的人***分壹鬥。”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裏,自我評價非常高。
單騎千裏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曹操作了丞相,更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國舅董承自從看了皇帝寫在衣帶上的詔書,又苦無對策除掉曹操,心裏憤慨、憂慮,便病倒了。獻帝讓太醫吉平來給他治病。吉平看了皇帝密詔,決心要除掉曹操。兩人便合議設下了計謀。
不料隔墻有耳,董承的家奴秦慶童因與董承的小老婆有曖昧關系,被董承杖打四十,因此懷恨在心,他聽見了此事,便向曹操告發了董承、吉平。
曹操假裝有病,請吉平醫治,吉平親自煎藥送上,曹操卻讓吉平先嘗。吉平知事情已敗露,硬要將毒藥灌入曹操口中,曹操用手壹推,藥碗摔在地上,藥水中的毒使磚頭都裂開了。 曹操抓了吉平,逼吉平招出同夥,吉平不從,只是壹個勁地叫罵,曹操命人將吉平的手指砍掉、舌頭割下,吉平壹頭撞在石階上自殺了。
曹操將董承、王子服、吳子蘭、種輯四人全部處死,又殺了董承已懷孕五個月的女兒董貴妃,連皇帝、皇後求情也無濟於事。 曹操知道劉備也參與了董承他們的陰謀,便領二十萬大軍,分五路殺向徐州要捉劉備。 劉備派謀士孫乾向袁紹求救,袁紹因小兒子生病命在旦夕,不願出兵。只答應劉備不如意時可投奔他。
曹操兵馬攻到城下,劉備無計可施,聽了張飛的話,連夜去曹營劫寨。誰知卻中了曹操埋伏,劉備、張飛各自走散了,劉備壹人騎馬投奔了袁紹,張飛則逃到芒碭山暫住。
袁紹聽說劉備來投靠,帶領部下出城三十裏迎接。
曹操攻下了徐州,又來攻下邳,關羽保護著劉備妻子等家小,被曹操軍馬包圍在壹座山頭上。
張遼上山勸關羽投降曹操,關羽思考再三,答應降曹,但有三個條件∶壹、只降漢朝,不降曹操;二、用劉備的俸祿養他的二位嫂子;三、壹旦知道劉備的下落,便要去尋找他。
張遼將關羽的條件告訴了曹操,曹操最後終於答應了。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兩位夫人隨曹操往許都,途中曹操故意讓關羽與二位嫂子同住壹室。關羽壹手拿著燭火,壹手拿刀,通宵站於戶外。曹操非常敬佩。
曹操對關羽三日壹小宴、五日壹大宴,又送美女和金銀財寶無數。關羽讓美女服侍嫂嫂,財物則交嫂嫂暫時收藏。曹操又將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關羽再三拜謝。曹操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麽以前得到東西從不感激,而今天卻再三拜謝。關羽說有了這千裏馬,他便可早壹天找到他的大哥劉備。曹操聽了之後,感到非常後悔。
袁紹起兵攻打曹操,曹操領五萬兵馬迎戰。袁軍先鋒顏良勇不可擋,連斬曹將宋憲、魏續。謀士程昱建議曹操改派關羽迎戰顏良,讓袁紹仇恨關羽而殺了劉備。關羽感謝曹操的照顧,便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第二天又斬了袁紹的另壹大將文醜。曹操大勝。袁紹知道是劉備的二弟殺了顏良、文醜,便叫人綁了劉備。劉備說∶“曹操故意先讓關羽殺兩將以激怒妳,再借妳的手來殺我。我馬上寫信讓關羽到河北來投靠妳,如何?”袁紹聽了非常高興,便不殺劉備了。
關羽見到劉備的書信,便向曹操告辭,曹操故意避不見面。關羽將曹操過去送他的財物、美女全部留下,將自己的漢壽亭侯大印掛在營中,留給曹操壹封書信,護著二位嫂嫂找劉備去了。
曹操想到以前曾答應過關羽的條件,便趕去為關羽送行。關羽怕曹操有鬼,便在馬上用刀尖將曹操贈給他的錦袍挑過來披上。曹操的部將認為關羽太過無禮,幾次要殺關羽,但都被曹操制止了。關羽保護二位嫂嫂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說沒看見曹操的文書,阻攔關羽過關,便被關羽殺了。
洛陽太守韓福又攔阻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口拔掉箭,飛馬斬了韓福。
關羽到了汜水關,守將卞喜在鎮國寺埋伏刀斧手二百人,約定以摔杯子為暗號,要殺關羽。寺中主持普凈和尚是關羽的同鄉,將卞喜的陰謀告訴了關羽,關羽大怒便斬了卞喜。
關羽到了滎陽,滎陽太守王植是韓福的親戚,要殺關羽為韓福報仇,所以暗中準備要放火燒死關羽。王植手下的胡班將王植的陰謀告訴了關羽,關羽急忙上路,王植帶兵追來,被關羽殺了。 關羽到了黃河口,守將秦琪不放關羽渡河,又被關羽殺了。過了黃河,是袁紹的地盤,在那遇上了孫乾。孫乾告訴關羽,劉備已去了汝南,要關羽與二位夫人到汝南相見。
關羽與孫乾重新渡過黃河向汝南出發,曹操部將夏侯?爆領兵追到,與關羽展開廝殺。正在此時,張遼趕到傳達曹操命令,才讓關羽壹行人馬走了。關羽繼續前行,中途收得壹員猛將周倉。走到古城時,占了城的張飛認為關羽投降了曹操,不肯相認,舉槍便刺關羽。
這時,曹操部將蔡陽殺來,要為外甥秦琪報仇。張飛要關羽在三通鼓後斬了蔡陽,才肯相認。關羽在壹通鼓未盡前便斬了蔡陽。 張飛這才明白了關羽的壹路辛苦,便放聲大哭,跪在關羽面前謝罪。誰知劉備這時又跑到河北袁紹那兒去了。關羽與孫乾又趕到河北關家莊才見到了劉備,兄弟相見,抱頭痛哭。關羽收關平為義子。
劉備怕袁紹追趕,與關羽直奔張飛駐守的古城。路上經過臥牛山時,遇到了趙雲,便壹同前往古城。 劉備與兩個弟弟重新團聚,又新得趙雲、關平、周倉三人,於是大家殺牛宰羊慶賀團圓。但劉備考慮古城太小,便率領人馬駐紮汝南,招兵買馬,另謀大事。
士別三日三國誌·吳誌·呂蒙傳》:魯肅臨時代理周瑜的職務,去陸口的時候路過呂蒙屯兵的地方。當時魯肅還是很輕視呂蒙的,有人勸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壹天天增長,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應該重視這個事情。”魯肅於是去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擔負重任以抵禦關羽方面軍,打算用什麽方法應付突然發生的襲擊?”魯肅輕慢地說:“臨時想辦法就行。”呂蒙說:“現在東吳和西蜀是暫時聯盟,關羽畢竟對我們有威脅,怎能不提早做好應對的打算呢?”於是就這個問題,為魯肅想了五種應對的方法。魯肅又佩服又感激,從飯桌上跨過去,做在呂蒙旁邊,手撫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呂蒙,我不知道妳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並和呂蒙結為朋友,告別而去。
當初,孫權對呂蒙蔣欽說:“妳倆現在壹起做當塗的指揮官,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呂蒙說:“在軍中經常苦於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我又不是讓妳做編纂文檔經典的博士,只是想讓妳多涉獵壹些歷史典故,妳說軍務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時候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易》。壹直到統帥江東以後讀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大有益處。象妳們兩人,腦筋好用,學了肯定有用,為什麽不去做呢?應該趕快把《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學習了。”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卷,曹操也自稱是老而好學,更何況是妳們”
呂蒙就開始學習,終日不卷,他所看的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了.後來魯肅正式提升,代替周瑜。過來找呂蒙談話,魯肅摸著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壹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現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吳的阿蒙啦。”呂蒙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兄長這麽說,可是不稱職啊。兄長您現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經很艱難了,又和關羽接壤,這個人年長而好學,讀《左傳》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氣!只是他太自負了,總是氣勢淩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這是他最大的弱點。現在如果和他對壘,應該用單復陣,用卿來對付他。”秘密的對魯肅說了三條計策,魯肅鄭重的接受了,並且保密。
孫權經常嘆道:“人壹邊長大,壹邊這麽學習的,象呂蒙蔣欽這樣的,沒人比的上。已經是榮華富貴了,還能這麽學習,輕視財富,好意氣,德行兼備的人,來做國家的棟梁,那不是太好了麽”
草船借箭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壹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並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10萬枝箭。
諸葛亮告辭以後,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壹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妳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妳?”諸葛亮說:“只望妳借給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只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壹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壹條,妳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後,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並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只、兵卒以後,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壹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裏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淩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壹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壹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只頭西尾東壹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壹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裏,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妳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約1萬多人,壹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壹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壹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壹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余裏,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後,***得箭10余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後說:“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壹切以後,大驚失色,自嘆不如。
火燒連營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壹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余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